摘要: 原標題:截至2020年 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為1462.58萬人 芥末堆文 1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簡稱
原標題:截至2020年 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為1462.58萬人
芥末堆文 1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簡稱《規劃》),并從教育普及、質量、改革、開放和保障等方面,介紹了廣東省教育事業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情況。

截至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62.58萬人
《規劃》介紹,“十三五”期間,廣東省教育發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各級各類教育毛入學(園)率保持高位增長,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截至 2020 年,全省有各級各類學校 36986 所, 在校生 2661.52 萬人。
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80.18萬人,排全國第1位,毛入園率超過100%,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1.58%,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 86.7%。
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62.58萬人,其中小學1057.11萬人,排全國第 1 位,初中 405.47 萬人,排全國第 2 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 96.11%;高中階段在校生 337.93 萬人, 排全國第 2 位,毛入學率連續多年穩定在 95%以上;特殊教育學生 6.38 萬人,排全國第 2 位。
高等教育在校生 378.39 萬人,排全國第 2 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 53.41%。教育公平不斷推進,解決了 456.75 萬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約占全國總量的 1/4,其中外省流入隨遷子女 245.9 萬;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 98.66%。
234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教育質量提升方面,《規劃》提到,2016年,廣東省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覆蓋的省份,2017 年實現教育強縣(市、區)全覆蓋,2019 年實現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全覆蓋。
14 所高職院校19個專業群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項目,2所高職院校率先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5 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234 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5 個學科入圍 ESI 全球排名前1%。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 90%以上,位居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 廣東省高校共為社會輸送 270 萬名畢業生,全省70%以上新增技術技能人才由職業院校配置。
全省主要勞動年齡人口(20—59 歲)平均受教育年限從 10.52 年提升到 11.14 年, 其中受過高等教育比例從16.73%提高到 21.08%。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到 85.6%。
港澳居民或其隨遷子女來粵接受基礎教育享內地居民子女同等入學政策
教育開放方面,廣東省在“十三五”期間設立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籌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全省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機構占全國總量一半。
2020年招收外國留學生1.69萬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成一批境外辦學項目。聯合教育部出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項目穩步推進。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終身學習資歷框架及標準體系。實施港澳臺居民在粵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制度。
對港澳居民或其隨遷子女來粵接受基礎教育享受內地居民子女同等入學政策,2020學年全省中小學在讀港澳學生9.5 萬人。20所中小學開設港人子弟班, 粵港澳締結姊妹學校(園)1067 對。
2016——2020年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累計21803億元
教育保障方面,2016——2020 年,廣東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累計 21803 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16453 億元,年均分別增長 12.46%和 13.86%。
2020 年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 154.59 萬名,高校兩院院士數量增加到 62 位,新增“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 89 人,新增“珠江學者崗位計劃”珠江學者 385 名;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比穩定在 60% 以上。
中小學(含教學點)校校通寬帶接入率達 100%,多媒體課室班班通達 96%。實現對地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質量監測全覆蓋。完善各教育階段學生資助制度,各級財政共投入 344.3 億元, 資助各級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1630 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