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趙春江院士:數字經濟助推農業發展,預計2050年我國數字農業規模達到24萬億 近日,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分論壇第二屆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
原標題:趙春江院士:數字經濟助推農業發展,預計2050年我國數字農業規模達到24萬億
近日,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分論壇——第二屆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線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春江指出,農業是將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隨著農業農村數字化進程加快,農村數字經濟將得到快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2035年達到7.8萬億元,2050年達到24萬億元。
“大家普遍將數字經濟分為四大領域,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目前來看,產業數字化已然成為數字經濟的主體。”趙春江說,根據權威報告,從2015到2020年,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的比重已達80.9%。伴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數字化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達2.93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8.8%,近80%的農民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獲取信息。

隨著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的持續推進,農產品電商規模迅速擴張,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農村電商)銷售額達2.05萬億元,農村網商、網店1632.5萬家,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數達到1120萬人。據統計,我國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為23.8%,其中設施園藝以及溫室大棚的經濟價值和數字化程度較高。
“雖然農村數字經濟增速十分明顯,但城鄉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例如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58.8%,5G基站還沒有大面積覆蓋。而4G雖然實現了全覆蓋,但是信號并不穩定。農村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趙春江說。
談及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趙春江表示,要通過鄉村新基建的發展來縮小數字鴻溝,比如對鄉村信息基礎網絡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加強農村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產業向數字化發展,生產智能化、作業精準化、管理數字化、服務網絡化,農業耕、種、管、收數字化,發展農產品電商和智慧物流,網絡銷售,智慧倉儲物流;
進行鄉村數字化實體建設,培育親農惠農鄉村新業態、新模式;數字技術向農村地區生產、生活、治理、服務等全面滲透,加強鄉村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實現鄉村集體資產數字化管理,實現公共服務、公共事務處理以及公共安全的數字化;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與知識更新,提供村民就業幫扶信息,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適應市場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