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農村教師編制制度的改革路徑 由于存在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各地擴大師資供給的三種實踐改革均難以徹底消解師資供需失配的矛盾,且容易產生新
原標題:農村教師編制制度的改革路徑
由于存在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各地擴大師資供給的三種實踐改革均難以徹底消解師資供需失配的矛盾,且容易產生新的問題。為了維持教師的職業(yè)吸引力和發(fā)展的持續(xù)性,保證教師數量充足供給仍需立足于教師編制制度改革。為此,應該按照綜合改革的思維,進行系統(tǒng)性機制設計:突破事業(yè)編嚴控的“緊箍咒”,保障充足供給;摸清編制配置的需求側,保證按需供給;提高機制設計的靈活性,實現供需平衡。

(一)實行教師編制單列管理
實行編制單列管理是實現編制按需配置的基本前提。實行教師編制單列管理意味著將教師編制從事業(yè)編制系統(tǒng)中剝離出來,使教師編制核定不受事業(yè)編“總盤子”限制。而教師編制單列管理的順利推行需要有更加完善的人事制度和高效穩(wěn)定的機制保障。
第一,健全人事制度。實行教師編制單列管理必須在現行的人事制度框架內進行,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證其合法性。因此,應立足于健全當前的人事制度,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事業(yè)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等教師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教師編制單列管理的實施辦法、實施方案等。
第二,建立高效的組織保障機制。教師編制核定不僅涉及教育部門,還涉及編辦、社保、財政等多個部門,因此,需建立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動機制,確保編制核定能夠基于教育需求。為了徹底扭轉教育部門在編制核定中處于劣勢地位而無法獲得充足編制的局面,應當上移教師編制核定的統(tǒng)籌高度,實施“一把手工程”,使各部門能夠形成合力,優(yōu)先保證教師編制供給。
第三,建立穩(wěn)定的財政保障機制。教師編制單列管理需要有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撐,這會使許多財政能力較弱的地區(qū)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為此,應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建立合理的多級財政分擔機制,加大上級財政對經濟貧困縣的財政轉移力度,避免產生“有編無錢”的狀況。
(二)構建科學化的編制配置標準
對需求進行科學度量是保證編制按需配置的關鍵。按需配置意味著編制核定的主動權回歸需求方,也即編制核定從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分配邏輯轉變?yōu)?ldquo;自下而上”的生成邏輯。那么,如何確定合理的需求是關鍵。
第一,科學測算以學校作為基本單元的編制需求。農村學校是教師編制的需求方,農村學校的常規(guī)任務是編制需求的最小度量單元。農村學校的常規(guī)任務主要包括常規(guī)性教育教學任務(包括課前準備、上課、課后作業(yè)批改等),常規(guī)性的學習提升任務(包括培訓、聽課評課等)和配套服務性任務(包括寄宿制學校管理、免費午餐配套服務、安全保衛(wèi)等),其中前兩部分是教師編制應該保障的任務,后一部分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解決。基于以學校課程設置、學生數量的年級和班級分布為基本參數的教師編制標準測算模型,可精確測算不同規(guī)模學校的專任教師編制總量和各學科教師編制需求。
第二,合理確定以縣為單位的彈性編制需求。對單個學校而言,受許多非預期或不穩(wěn)定的隨機性因素影響,教師編制需求容易產生臨時性變化,但在縣域內,各個學校的需求變化疊加在一起將會呈現穩(wěn)定規(guī)律。許多隨機性因素具有階段性特點,如果以學校為單位核增機動編制,那么過了這一階段后將會導致大量編制富余和浪費;而以縣為單位統(tǒng)一核定和調配彈性編制,可以穩(wěn)定預判這些狀況,提高編制的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教師編制標準的調整機制。未來農村教育將走向優(yōu)質特色化發(fā)展,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學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這將對教師需求提出新要求,為此,編制標準需調整以適應這些變化。
(三)建立動態(tài)的編制調配機制
動態(tài)的調配機制是維持編制供需平衡的必要途徑。未來學齡人口仍將頻繁變動,為了避免出現學齡人口與教師編制失配的問題,需要建立相應的動態(tài)調配機制,保證編制制度良性運轉。
第一,實行教育公務員制度,為系統(tǒng)內編制調配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學校人”的身份屬性是實現教師編制動態(tài)調配的主要障礙,把教師變成教育公務員可以突破這一障礙。教育公務員可具有專業(yè)人員屬性和公職人員屬性。這也就意味著教育公務員編制由教育部門統(tǒng)一管理,不再具體分配至學校,以此消除教師“學校人”的身份屬性。與之同時,應完善教育公務員的綜合待遇體系,保證教育公務員在各職業(yè)中有較高的待遇水平。基于此,在賦予教師教育公務員身份權益時,可明確其作為國家公職人員需服從調配的義務。
第二,實行編制跨校流轉和多校共享制度。隨著學齡人口的持續(xù)變動,學校規(guī)模和班級規(guī)模也將發(fā)生變化,必然會出現某些學校教師編制剩余而另一些學校編制不足的狀況。此時,應建立教育系統(tǒng)內的編制調配機制,以實現編制的盈缺互補,優(yōu)化系統(tǒng)內的編制配置。學齡人口的分布不均易導致各學校編制需求不完整的問題。按照科學化的編制測算標準,英語、音樂、美術和體育等課時不多學科的教師編制數量將會出現不完整的情況,部分小規(guī)模學校這些學科的教師編制甚至不足1人。為了避免出現“語文老師上體育”“數學老師上音樂”等情況,需要建立教師編制的多校共享機制,提高編制使用效率。
第三,建立基于專業(yè)水平的教師退出機制,避免編制總量富余。未來學齡人口的不穩(wěn)性和非預期性波動將成為常態(tài),當學齡人口大幅減少時,將可能出現教師富余的狀況。為維持教師編制總量供需平衡和提升教師隊伍整體質量,需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并處理好超額教師的安置問題。在保障教師權益的前提下,通過轉崗、提前退休、減小班級規(guī)模等方式,優(yōu)化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
原標題:物化地組合的4大優(yōu)勢,填報志愿時建議選這3個專業(yè)!很吃香! 2025年
觀察2025-07-20 20: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