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賜子千金不如賜一好名,看到江蘇高考狀元的名字,感嘆果真是學霸 又是一年六月,六月又稱畢業季。伴隨著初夏的炎熱,十年苦讀的學子們也隨
原標題:賜子千金不如賜一好名,看到江蘇高考狀元的名字,感嘆果真是學霸
又是一年六月,六月又稱畢業季。伴隨著初夏的炎熱,十年苦讀的學子們也隨著高考最后一門結束的鈴聲,告別了兵荒馬亂的青春時代。有人沉浸在離別的不舍;有人在反思考試中不該出的差錯;有人拋下一切決定埋頭大睡幾天;但是在高考結束所有人都不會錯過的就是對本年高考狀元"傳奇故事"的好奇。
2009年江蘇省的理科狀元,就一度爆紅網絡。"江湖"上不光流傳著他的學霸經歷,更加有趣的是他有一個霸氣側漏的名字吳敵"無敵"。
吳敵名字的由來

自古以來名字對于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古代有這樣一句名言"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藝,賜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取名也慢慢發展成了一種文化,自出生起,父母就開始翻閱典籍,絞盡腦汁,想給自己的寶寶取一個好名字。
名字承載著父母的期望與愛意,陪伴你一生,后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都是你的代稱與符號。吳敵的父母也是如此,自出生起,小吳敵就深受爸媽的寵愛,夫妻倆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虎頭虎腦的兒子身上。
就像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樣,吳敵的爸爸媽媽也想讓兒子將來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擁有屬于自己的錦繡前程。于是在寶貝出生后沒多久,經過再三思索,吳爸爸決定給兒子起名吳敵。既別具一格,又通俗易懂,還非常順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中二又霸氣的名字,小時候吳敵沒少被親戚朋友開玩笑。就連上學時候老師點名檢查的時候也會在吳敵的名字上多做停留。吳敵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小就乖巧懂事,成績也十分優異。
一路順風的學霸經歷
從小吳敵就展現出了學習上的天賦,上小學的時候,吳敵就因為成績優異而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2006年初中畢業的吳敵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當地最好的高中梁豐高中。
從此在學校的大大小小考試中吳敵總是名列前茅,一些高難度的市級、省級競賽中,他也會抱得獎杯回來,而且大部分都是一等獎。每次出成績表彰的時候同學們總會羨慕的開玩笑道"天哪,吳敵你真是沒有敵手,誰與爭鋒啊!從小在吳敵心中就有一個堅定的清華夢,多年以來,他也在一直為之奮斗著,不曾動搖。高三那年,吳敵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不出所料筆試面試都表現十分優秀的他成功拿到了20分加分項。
2009年6月,吳敵正式踏入高考的"戰場",十年磨一劍,吳敵在高考上大放異彩。查詢到成績的時候全家人都忍不住驚呼出來,吳敵以443分的高分成為江蘇省理科狀元成功進入清華大學。江蘇省高考和其他省不一樣,總分是480分。頓時學校沸騰了,大家都認可吳敵的優秀,覺得他會考的很好,沒想到連理科狀元都是他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吳敵這個學校里的風云人物更加成為了全省的模范學習對象,媒體也對吳敵的相關事跡大肆報道。但是面對媒體和外界的火熱,吳敵本人卻并沒有受影響,而是非常低調,利用暑假時間沉浸在學習的海洋里。在他看來,清華只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高峰等著他去攀登。
學霸少年的反差萌
很多人聽到吳敵這個名字和他的成績,都會腦補出一個高冷"面癱",不善言辭的學霸形象。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吳敵卻是十分的"反差萌",長得虎頭虎腦,面對大家總是笑意盈盈,甚至有些"憨態可掬"。
吳敵也像很多普通大男生一樣,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愛好打籃球,同學們困惑的難題,他也總是伸出援手。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和吳敵玩,甚至親切地稱呼他"吳敵小寶貝。吳敵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師。父親有一個習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晨跑,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給兒子做榜樣。吳敵的媽媽教子有方,她本人十分賢惠、氣質安靜。教育兒子的時候既不會太過嚴格讓兒子喘不過氣;也不會太過寬松養成散漫不自律的習慣。
吳敵吸收了父母身上的優點,面對學習或者生活中的難題他總是不畏艱難堅持自己的想法和目標。雖然十分聰明有天賦,但是吳敵也不會驕傲自滿,在學習的時候非常冷靜仔細。
學霸的學習方法
波爾克曾經說過"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吳敵沒有"死讀書"而是非常注重學習方法,吳敵的記性非常好,每次老師提問的內容他總是記得清清楚楚。對此班上的同學們非常羨慕,總是問他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
其實哪有什么靈丹妙藥或者是"一目十行"的特異功能。吳敵只是非常注重理解,在他學習并記憶這段內容的時候,總是先分成幾個小段,先理解透徹,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記憶。遇到難題的時候吳敵就顯得非常"死腦筋",如果這道題解不出來,他總是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鉆研,不解決誓不罷休。
吳敵繼承了媽媽非常好的一個優點,就是有條不紊。高中學習任務繁忙,知識結構復雜,很多同學就被這打倒,但是吳敵卻很冷靜。他總是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嚴格按照表格執行,條理清晰一個個完成任務,仔細整理筆記。
如今時代在改變,教育部總是倡導給學生減負,吳敵就不是一個生活中只有學習的人。他倡導"只有玩的開心,才能學得用心",課間時間總會約班上幾個男生三五成群運動放松,勞逸結合,保證自己的良好心態。
學霸的教育學習方式雖然成功,但是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就倡導"因材施教",他認為育人和種花一樣,不同的品質有不同的手段。希望每個莘莘學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