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寫不完就不寫了!佛山實行家庭作業熔斷機制 1月22日,佛山市教育局召開媒體吹風會,解讀近日出臺的《佛山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
原標題:寫不完就不寫了!佛山實行家庭作業“熔斷機制”
1月22日,佛山市教育局召開媒體吹風會,解讀近日出臺的《佛山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減負提質增效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減負十條”)。“減負十條”圍繞減負、提質、增效三個主題,提出規范在校一日作息、嚴格落實課程方案、優化課間時間安排、保障每天體育鍛煉、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嚴格控制考試頻次、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動“行走的課堂”、深化綜合素質評價、建立聲譽評價制度十項舉措。

佛山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胡英介紹,“減負十條”是佛山市教育局圍繞“雙減”三年交賬攻堅任務,全面梳理全市在學生減負提質方面的成效及薄弱環節后進一步提出的十條舉措,通過小切口重點治理部分學校學生作業負擔較重、在校教育教學時間過長、音體美課程及課間休息時間被占用、“小胖墩”“小眼鏡”比例較高等問題,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實行家庭作業“熔斷機制”
面對部分學校學生作業考試過多、睡眠時間不足等現實問題,“減負十條”提出了針對性舉措,要求寄宿制學校學生早上起床時間不早于7:00;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上午上課結束時間不晚于12點,下午上課時間不早于14點。
為保障學生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佛山在落實“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的基礎上,實行家庭作業“熔斷機制”,小學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可停止做作業,并在小學推廣每周一天“無作業日”,當天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家校合力引導學生自主安排適宜的綜合實踐活動。
每天一節體育課
課間延長至15分鐘
課業負擔減了,作息時間更合理了,如何推動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發展?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上,佛山就出臺了不少“加法”舉措,通過體育課+大課間、體育課+課間、體育課+體育課后服務等方式,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
在課程方面,從2025年春季學期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每天1節體育課。為確保體育課時達標,體育課授課可采用3+N模式,即3節常規體育課+N節特色課,列入課表。在課間安排方面,從2025年春季學期起,學校課間時間從10分鐘調整至15分鐘。各學校要合理策劃和編排“體育小課間”內容,通過適度活動、游戲、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放松休息。同時中小學校每天必須安排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鍛煉。
佛山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還將運用“上天入地”的形式來建立一些微球場、微操場,盤活學校場地,滿足學生鍛煉的需要,同時也支持學校增設AI鍛煉區域。
科學探究一小時
科學家擔任科學副校長
在解決個別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創新實踐能力較差、科學素養薄弱等問題方面,佛山也已實施了不少措施。2023年,佛山已在全國率先倡導實施“科學探究一小時”活動,面向全員,每天開放科學教育場館。此次“減負十條”再次明確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素質托管的必備項目,全市中小學校每天課后服務至少安排一小時開放學科實驗室、創客教育空間、綜合實踐活動室及校園博物館等場室(館),確保每名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一小時形式豐富的科學探究實踐活動。
為了增強科學教育師資力量、拓寬科學教育資源,佛山已實施“科學副校長”全覆蓋行動,計劃在2025年底統籌全市100名科學家(含科技工作者)擔任中小學校科學副校長。同時要求每所學校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高校、科研院所、青少年宮、博物館、科技場館、科技園區、高新企業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定期開展科學專題講座、科學探究實踐等雙向互動拓展活動。
此外,佛山支持有條件的學校每月開展一次“行走的課堂”,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外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倡導每天“品質閱讀一小時”,開放校園閱讀空間,推進語文、數學、科學、物理等各學科的全科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佛山市已先后出臺《佛山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佛山市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將在省內率先實現市域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覆蓋,形成貫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全過程學習成長檔案,有效引領育人方式轉變和育人質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