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加強中小學邏輯思維教育、構建全學段AI課程體系代表委員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建言獻策 今年全國兩會,人工智能如何為教育賦能成為代表委員建言
原標題:加強中小學邏輯思維教育、構建全學段AI課程體系……代表委員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建言獻策
今年全國兩會,人工智能如何為教育賦能成為代表委員建言熱點。代表委員從構建全學段AI課程體系、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合理AI使用引導等方面提了許多提案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第一小學督導室主任 陳宏斌:建議完善中小學AI課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督導室主任陳宏斌是一名信息科技教師。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聚焦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思考如何完善基礎教育人工智能課程體系,主張通過構建AI教學新范式提升課堂效能,點燃學生求知熱情,讓“智慧課堂”真正煥發育人活力。
陳宏斌代表建議,健全完善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打造涵蓋不同學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實現小學、中學、大學課程的有效銜接。同時鼓勵高校開設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課程,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知識和教學能力的專業教師,改善實驗條件并給出差異化建設標準,讓各地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條件接受適合的人工智能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乳腺外科主任 楊其峰:建議家校社協同治理,防止青少年過度依賴AI
如何引導青少年合理運用AI,已成為關乎青少年成長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乳腺外科主任楊其峰建議,防止青少年過度依賴AI,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技術企業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
楊其峰代表建議,父母應要求孩子先獨立思考,確有困難再借助AI。同時,鼓勵孩子多參加線下活動,增加現實社交。
學校要優化AI教育,將AI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培養批判性思維,減少機械化依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減少對AI輔助工具的過度依賴,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合理利用AI,可作為創作輔助工具,不可代替主導創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原創意識和能力。
社會要建立青少年AI使用監管機制,政府應出臺專門法規,規范青少年AI使用場景,加強對娛樂類AI產品的監管,限制誘導性推送和沉迷機制,加強對AI生成內容的審核,防止不良信息傳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 姜耀東:建議引導學生合理規范使用AI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建議,高校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明白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輔助工具。教師可在課程設計和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大模型,如用于資料整理、啟發寫作思路等。學校還可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辨別大模型生成內容準確性和可靠性的能力,提升其AI素養。
同時,姜耀東委員建議:
一是,學生使用AI不能局限于機械的一問一答,而應體現出自己的思考,發揮人的創造性。
二是,為引導學生合理規范使用AI,建議開發AI生成內容檢測工具,借鑒論文“查重率”設定“AI率”。
三是,進一步深化科研制度改革,讓AI成為幫助學生沉浸式學習的好幫手。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康橋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 張巧良:建議AI時代應加強中小學邏輯思維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張巧良就當前人工智能(AI)時代的教育問題提出建議,他建議在中小學階段加強邏輯思維教育,以應對信息爆炸和AI技術迭代帶來的挑戰。
張巧良稱,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對邏輯思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張巧良代表建議,將邏輯思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通過案例分析和問題引導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并開設拓展課程鍛煉學生思維;加強教材邏輯知識內容建設,編寫適合各年齡段的教材并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加強教師邏輯思維培訓,提升教師素養并鼓勵創新教學方法;完善邏輯思維能力評價體系,增加考核指標并設置開放性試題,引導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邏輯思維教育。
張巧良說,加強邏輯思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全面推進邏輯思維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 劉慶峰:建議加速構建覆蓋全學段的AI教育體系,將AI能力納入新課標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年上會帶來了《優化生均經費支出結構,為“AI+教育”提供持續經費保障》和《系統構建AI時代的人才畫像和培養體系,創新評價方法》等建議。
針對生均經費有限且支出結構傳統的問題,劉慶峰代表建議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結構,提升AI投入比例。具體而言,應將“智能教師助手”“AI課程開發”等關鍵項目納入生均公用經費支持范圍,賦予學校更多自主權,鼓勵其根據實際需求購買AI服務,并按應用成效付費。同時,引入企業資源,支持學校開展AI教育和科研項目,形成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此外,結合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實際情況,應逐步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專項用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這一舉措旨在確保教育經費的有效利用,為AI教育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劉慶峰代表建議,刷新AI時代的能力素質模型,將AI能力納入新課標體系。通過梳理AI時代的能力素質要求,適時修改新課標、調整新高考要求,明確跨學科思維、人機協作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框架。
此外,劉慶峰代表還建議梳理全學段AI課程體系,增加AI通識課程。從中小學到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升級知識體系,鼓勵頭部企業直供前沿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AI學習資源。
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結合新課標要求,出臺中小學AI實驗室建設標準,打造AI實驗實訓場景。同時,深化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建設“AI產業學院”,開展全國性AI挑戰賽,破解真實產業難題,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