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廣州民辦小學招生報名均創新低,6年瘦身四成 日前,廣州11區民辦小學電腦搖號派位結束。17日,《雋言教育》從廣州市教育局獲悉,全市245所民
原標題:廣州民辦小學招生報名均創新低,6年“瘦身”四成
日前,廣州11區民辦小學電腦搖號派位結束。17日,《雋言教育》從廣州市教育局獲悉,全市245所民辦小學提供42862個學位,報名兒童24337人。相比2024年,報名人數減少4815人,招生學校減少2所,學位數量減少2119個。學位數量和報名人數都創6年來最低。

6年“瘦身”四成
“廣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報名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全市報名民辦小學的適齡兒童是24337人,245所民辦小學(校區)提供42862個學位。其中,九年制學校等按本區規定已錄取的計劃5825個,本區招生計劃34535個,跨區招生計劃2502個。
據悉,2020年開始,廣州施行“公民同招”“公參民”脫鉤、壓減義務教育民辦占比等政策,民辦小學進入下行區間。
2020年-2025年,廣州民辦小學學位數量與報名人數的變化分別是:2020年71879個學位、32007人報名;2021年69043個學位、39102人報名;2022年51624個學位、34233人報名;2023年260所民小提供49002個學位、34516人報名;2024年44981個學位、29152人報名;2025年245所民小提供42862個學位、24337人報名。
從數據可見,6年來民辦小學的學位供應量持續減少,招生學位數量從2020年的71879個降至今年的42862個,“瘦身”40.4%。
不過,在數據下行斜線中可以觀察到,民小學位持續3年保持在4萬多個,今年的學位減少幅度是6年來最少的,減少的民小數量只有2個。
報名人數方面,6年來報名民辦小學的學生人數經歷了小幅增長后大幅下跌的過程。民辦小學報名人數在2021年達到39102人的高峰,比2020年增加7095人,但2022年銳減4869人,2023年與2022年基本持平,2024年報名人數再次銳減5364人;2025年報名人數24337人,再減4815人。
隨著適齡入學兒童逐步減少、公辦學校的大幅擴充,民辦小學報讀人數的逐步減少是大勢所趨,但經過6年的民小收縮、家長對于民辦教育的重新認識和定位,仍然有2萬多家長為孩子選擇民辦小學,說明家長對教育的需求是多元的。對于廣州這樣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需要優質、多元、特色鮮明的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
如何選擇民校?
民辦小學的收縮已經不是新鮮事,每當有民辦學校關停時,還是有家長悔不當初,究竟如何選擇民辦?
如果不是對教育有個性化或特殊要求,有選擇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公辦,至少辦學穩定,能給孩子穩定的6年小學教育。
最簡單的思考邏輯:今年民辦小學42862個學位、24337人報名,即便這24337個孩子沒有“臨門反悔”去讀公辦而是全部入讀民辦,也將有43%的學位空置,供給遠大于需求,從幾率來看,未來6年可能還會有從市場消失的民小。
那么,怎樣才能知道民小的辦學質量?
據悉,今年,有100所民辦小學(含具有小學學段的九年制、十二年制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需通過電腦搖號派位。家長可以優先選擇這種被市場認可的學校。
總之,未來民小會有三大趨勢。一是數量,民校總體規模和數量會縮小;二是質量,民校在“大浪淘金”優勝劣汰之下,有質量、有口碑的學校才能留下;三是定位,民校將從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變成教育發展的有益補充。
鏈接
白云民辦初中直升規則有變
九年制學校等按本區規定可提前錄取。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區日前發布《廣州市白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轉學指引(試行)》規定:2025年6月20日起,轉學進入白云區九年制學校和十二年制學校的小學生,不能直升了。這意味著從2025年6月20日起,民辦初中扎堆的白云區,沒有6年完整小學學籍不能直升。
民校跨區招生比例持續縮減
政策規定,有住宿條件的民校,可跨區招生,但招生比例由區教育局決定。6年來,跨區招生比例也在持續縮減。
2023年,廣州11區共有71所民辦小學跨區招生,招生學位3466個。但2024年跨區招生學位只有2815個,占總招生計劃的6.3%,減少651個,降幅為18.8%。2025年跨區招生計劃2502個,只占總招生計劃的5.8%。
可見,各區教育局對于民辦小學的招生定位,是解決本區適齡兒童的入讀需求,批準的跨區招生比例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