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最新一批AI受害者,是中小學語文老師 AI來襲,也將學校的語文老師卷入其中。 一些語文老師陷入了和AI爭奪學生的怪圈。他們發現,收上來的作
原標題:最新一批AI受害者,是中小學語文老師
AI來襲,也將學校的語文老師卷入其中。

一些語文老師陷入了和AI爭奪學生的怪圈。他們發現,收上來的作文疑似由AI生成。其詞藻華麗讓老師生喜,可文章越是出彩,老師便越是憂心。且不論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繞過了應有的訓練機會,老師們更擔心讓AI代寫作文蔚然成風,會讓語文教育喪失意義。
許多語文老師在和AI作文爭奪學生的周旋中疲倦不堪,也有語文教師傾盡心力想引導學生得當使用AI。
打開潘多拉魔盒
春初的湘南,初中語文教師肖雨上完語文課,回到辦公室開始批改學生們今天交上來的作文。
“老槐樹?”肖雨在心里感慨,學生使用這個意象,挺老派。繼續翻閱了幾本作文冊,肖雨開始覺得不對勁。
她先是留意到,“老槐樹”這個喻體和相似的句子,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幾名學生的作文中。而后,她開始發現像“老槐樹”這樣孩子們共用的比喻越來越多。
此前,肖雨曾在課堂上跟學生們說,可以用AI協助寫作文。但現在看來,孩子們分不清“協助”和“照抄”的區別,一切都失控了。
肖雨不是唯一要和AI作文周旋的老師。
隨著AI智能助手逐漸普及,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也被用到了中小學生作業輔導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中小學語文教師發現,收上來的作文作業里,出現了AI生成的痕跡。這一現象,正在逐漸逼急語文老師們。
互聯網上,一些中小學的語文老師發帖訴說過自己批閱到“AI作文”的困擾。
一名IP地址為北京的小學教師發帖講述,2024年開始,她發現很多作文存在嚴重套作的情況。此外,一些文段出現了不合理的錯別字邏輯。比如“措手不及”寫成“獵手不及”。“正常錯別字的邏輯是,知道措手不及這個詞,但是不知道是哪個‘措’;寫誠‘獵’字,更像是不知道這個詞,抄的過程中認錯了。”
這位老師說,此前,學生上網抄作文很容易被證實,因為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原文,老師可以有理有據地告訴孩子,老師知道作文是抄來的,建議他們嘗試自己進行寫作練習。而如今,這位老師這樣描述自己的困境:“我做老師的原則是,在有確切證據之前,都選擇相信孩子。AI的出現真的會讓我擔心我的信任被辜負。”
在互聯網上,她還分享了自己第三次在學生作業里批改到同一篇作文的無力感。評論區里,更有網友遭遇了更加離奇的情況:“當我改完十二篇一樣的作文時,我已經失去所有的力氣和手段。”
回溯起來,肖雨是在一個月前不小心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在湖南,2025年是肖雨入職這所鄉鎮中學的第一年,她接手了一個初三班級的語文課。距離孩子們參加中考,還有3個月左右時間,可肖雨發現,孩子們在語文作文上能力欠缺。
按照通用的教學評估標準,初中作文對學生的要求不高。一名初三的考生,只要能在規定篇幅內,完整講述事件,表達清晰,再嵌入一些優美的表達,便可以在中考中獲得中上等的作文得分。
不過,肖雨發現班上的學生有超過一半的學生無法得到作文分數。他們會以一種近乎放棄的方式完成作文。這些作文缺乏規范的書面語表達,充斥著口語化的語句,再則,欠缺完整的敘事,更多時候,學生會翻來覆去地寫“要堅持”“要努力”這樣的口號。
面對30多名和語文作文基準線隔著大段距離的學生,肖雨感覺分身乏力,無法挨個針對每個學生的特質進行輔導——留給她的時間太少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想到可以用AI輔助教學。一堂作文課之前,肖雨上網給學生們找作文。她需要一篇能呈現規范的起承轉合結構,又方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學習和理解的范文。可是,翻遍了能找到的網絡資源和教材,她也沒找到滿意的范文。于是她開始求助AI。
打開AI助手,肖雨輸入作文主題和寫作要求。數秒鐘后,AI生成了一篇符合要求的600字作文。不僅有基本的起承轉合,而且沒有使用生僻詞匯,敘事過程中,還有側重地對一些細節展開描寫,這些都踩中了肖雨的教學重點,為她后續的作文課講解提供了準確的范例。
在此之上,這篇范文還在描寫中埋入抒情,隱忍克制,讓肖雨看得出神。
完成那次作文講解后,肖雨有了新的想法:既然AI具備這樣的作文能力,她為何不利用AI來幫助學生們提升語文作文分數。
經過幾個小時的忙碌,她把幾篇學生的作文習作敲成電子文檔。把這幾份文檔“喂”給AI,她指揮AI根據自己的修改意見潤色作文。不消幾分鐘,AI就完成了肖雨交給的任務。而后,肖雨把學生喊到辦公室,講解了一遍修改思路后,把AI潤色后習作發給了學生,要求他們回去“好好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