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教培跨界養老!百億營收上市巨頭五十年浮沉 一起來看看 芥末堆 阿宅 1月17日 談到老齡化,日本是必須提到的一個國家。雖然是較晚進入老年型
原標題:教培跨界養老!百億營收上市巨頭五十年浮沉 一起來看看
芥末堆 阿宅 1月17日
談到老齡化,日本是必須提到的一個國家。雖然是較晚進入老年型社會的發達國家,但其老齡化率迅速攀升,現居世界首位。
為應對這一日益嚴峻的社會難題,日本數十年來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于2020年開始實施的《介護保險法》對整個行業意義重大,自此民間養老企業涌現,日醫學館便是其中之一。
20世紀60年代日醫學館從醫療教育培訓起家,后來積極順應養老行業利好政策,布局介護領域,并先于同行大舉在日本全國開辦服務機構,成為日本當之無愧的介護巨頭。此后,其業務覆蓋醫療、介護、保育、健康護理、教育、療養犬等,其中介護和醫療仍是支柱業務。
2010年前后,隨著行業整合、政府監管力度加大、政策多變等因素,日本國內介護行業遇到增長瓶頸。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日醫學館將目光投向其他領域,并采用了一貫的快速、廣泛布局的打法進入語培和中國市場。然而,雖然這兩大業務被寄予厚望,但反映在財報上的業績數字卻不令其滿意。最終,公司不得已關閉大量的線下中心。
隨著增長放緩,日醫學館亟需精簡運營,于是在2020年,公司進行管理層收購,并于同年11月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摘牌。目前,公司大事記和財務數據都停留在2020年。
“變老”的日本
當60歲以上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時,就標志著一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談到老齡化,日本都是不得不提起的一個國家。
20世紀70年代,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直到80年代還處于較低水平,但到了90年代已上升到世界中間水平,2010年老齡化率已達23.0%,居世界第一。2021年11月,由日本總務省發布的2020年國勢調查終值顯示,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8.6%,穩居世界首位。
為了應對這個日益嚴峻的社會難題,日本數十年來進行多次改革,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入90年代之后,日本的經濟、社會模式與家庭結構等都發生了變化,政府同時面臨著巨大的醫療保險財政壓力。這種情況下,日本逐漸從傳統的福利社會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社會福利模式。其中,1997年頒布并從2000年正式實施的《介護保險法》對于日本的護理現狀來說意義非凡。
在這之前,只有市町村地方政府有權利提供并執行各項服務,民間團體不允許參與相關服務。而制度實施之后,民間企業也可以向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因此涌現出了多家養老企業。日醫學館便是其中之一。
順應政策,搶占先機
日本政府90年代開始探討“介護保險”的可行性,并在1995年首次提出“關于創設護理保險”的提案,隨后于1997年表決通過《介護保險法》(也稱《長期護理保險法》),從2000年正式開始實施。日醫學館看準時機,先行一步,在該法推出之前,即1996年,就開始了以居家介護為中心的介護事業。
但新政實施初期總是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在日本,主要的護理服務機構類型有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地方公共團體、民間企業、非營利民間組織等機構。雖然民間企業被允許提供護理服務,但政策支持仍然向非營利民間組織傾斜,私營公司無法得到同樣多的補貼,經營風險隨之升高。這些企業只能想盡辦法生存下來。
在競爭對手收縮業務的情況下,日醫學館又先于其他企業積極擴充服務點,2000年迅速在日本開設了770處介護分支機構,標志其護理事業的開端。兩年多之后,公司成功登陸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場第一部。
然而,養老事業關乎民生大計,國家自然會密切關注,方式通常是出臺政策并多次修訂,在日本這個老齡化十分嚴重的國家尤其如此。政策的頒布雖然為日醫學館創造了機遇,但頻繁的修訂也帶來了風險。
為了推進護理服務的制度化及市場化,適應市場變化,完善競爭機制,從2000年實施開始,長期護理保險法大約每五年進行一次修訂。在年報中,日醫學館曾多次強調政策修訂將對其造成影響。
比如在2005財年(2004.4.1-2005.3.31)年報中日醫學館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定于2006年4月進行重大修訂,政府將更重視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和預防性護理,還將對護理收費制度進行審查。隨著政策傾斜方向的改變,原本的護理服務勢必會受到影響,而企業也要隨之轉變方向。
為了應對體制改革和經濟趨勢等變化,日醫學館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在2006年9月成立“信息和戰略辦公室”(Information and strategy office)。在服務層面,日醫學館依然順應政策,不斷擴充服務,建立了涵蓋預防性護理、家庭護理和設施護理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

數據來源:日醫學館歷年財報/芥末堆制圖縱軸數據單位:百萬日元;橫軸:財年,非自然年(示例:2004財年為2003.4.1-2004.3.31)
隨著2007年8月收編原本屬于COMSN名下的26家養老院和183處小型養老設施,以及約3000名員工,日醫學館一躍成為老年介護行業體量最大的企業。如上圖所示,其年凈營收(net sales)一直維持在2000多億日元的水平。2020財年凈營收為2980億日元(約160億人民幣)。
然而,雖然醫療支持和介護業務這兩大頂梁柱依然在增長,但社會體系(包括醫療費用和長期護理補償的調整)的變化隨時會影響公司業績。同時,行業進一步整合、政府監管力度加大,以及日本用人成本升高,日醫學館不得不再次做出調整,以確保業績穩步增長。為了分散風險,其決定開辟新業務,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
將語培視為新增長點
雖然更為人所熟知的是養老巨頭這一身份,但日醫學館并非從一最開始就提供養老服務,起初也并不叫“日醫學館”。與進入老年照護領域一樣,日醫學館最初創業也是積極順應政策變化的成果。
1961年,日本進入國民皆保險·皆年金時代,醫生和醫院為了向政府申請醫療費補貼,必須提供大量的診斷明細資料,來證明所有服務內容都是合規的。這一工作量大,且需要一定的醫療知識。日醫學館創始人寺田明彥在此發現了商機。
1968年,他以醫療事務受托事業起家,四年后其醫療管理服務就已在日本全國開展。1973年,公司正式成立,為了彰顯教育特色,起名為“保育総合學院”。1975年,公司更名為“日醫學館”,并沿用至今。
到1980年,日醫學館已經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設立了支店。也正是得益于在醫療教育領域打下的堅實基礎,日醫學館后來得以在《介護保險法》實施初期就快速、廣泛地在日本鋪開老人照護業務,并將其打造為支柱業務。
為了進一步降低業務波動和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以及尋求新的國內增長引擎,日醫學館又將目光看向教育培訓,不過這次押注的是語言培訓領域。
這個戰略決定也與日本的政策導向密不可分。日醫學館分析,日本政府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培養能在國際舞臺工作的人力資源,鼓勵日本教育機構全球化。所以,其認為各年齡段人群對語言學習的需求都將增加。
這次,日醫學館延續了之前的行事風格,即快速在全國鋪開,其在財報中也用了“aggressively”(積極地)這個副詞來形容業務的開展。2011年9月,其收購1對1英語口語輔導學校GABA,布局外語教育事業;2012年4月,開辦COCO Juku英語會話學校,并在那一財年迅速在日本開設了73所學校。之后,其語培業務在短期內覆蓋從學前兒童到出國備考等不同年齡人群。2014財年業績報告顯示,語培業務在上半財年已從投入轉向回報階段。
然而,盡管大量投入,也推出了與現有業務協同開展的方案,但被寄予厚望的語培業務并未給日醫學館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雖然語培也曾為其帶來增長,但一直處于經營虧損狀態,經歷了一次業務整合后,更是陷入停滯狀態。于是,日醫學館決定關閉大量學校。之后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線下中心居多的這項業務雪上加霜。
不達預期的中國市場
從2010年以后,日本的老年照護服務行業遇到一個瓶頸,著手語培業務的同時,日醫學館也將目光投向了海外,與日本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社會難題的中國成為不二選擇。
2012年2月,日醫學館開始嘗試在中國銷售長期護理產品和福祉用品。“長遠而言,我們的目標是不局限于提供福祉產品,而是計劃在中國發展日醫學館的所有業務。”其在2012年財報中這么寫道。足以看出其對拓展中國市場的信心。
2017財年,日醫學館將原本分散在醫療支持、長期護理、醫療保健、兒童護理或其他業務板塊的中國業務單拎出來,專門成立“中國業務部門”,并表示“中國業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業務,是日醫集團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的支柱“。其與中國本土機構合作,提供長期護理、產后護理、家政服務和兒童護理業務,以及人力資源培養服務。
然而,與語培業務的經歷類似,雖然前期大量投入,客戶數量和凈銷售額都有所增長,但經營虧損卻不減反增。

2016財年-2018財年,日醫學館中國業務部門業績/芥末堆制圖
僅兩年后,日醫學館便取消了大部分中國網點的業務,并再次調整業務架構,于2019財年將獨立的”中國業務部門“歸在”全球部門“下。目前其官網顯示,僅在北京和上海有服務網點。
也是在這一年,日醫學館經歷重大變故,創始人寺田明彥逝世。緊接著在2020年,另一轉折點又接踵而至,公司將通過美國私募股權機構Bain Capital進行管理層收購(MBO,Management Buy-Outs),此后于同年11月5日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摘牌。
當時有報道稱,此舉是因為在多種嘗試和努力后,日醫學館增長放緩,需要精簡運營,而私有化將幫助其加快決策速度。
目前,日醫學館官網的歷史簡介停留在2020年,業績報告也僅更新至2020年6月。至于如何突破增長桎梏,只能靜待這家年過半百的公司下一步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