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步步為盈,作文競賽成搖錢樹 不少作文競賽要想闖進決賽階段,需要層層晉級,而每次晉級都需要再次繳費,每晉級一次繳費都會相應提高 在相關整頓
原標題:步步為“盈”,作文競賽成搖錢樹
不少作文競賽要想闖進決賽階段,需要層層晉級,而每次晉級都需要再次繳費,每晉級一次繳費都會相應提高
在相關整頓活動出臺之前,參加絕大多數作文競賽都需繳納報名費。區域性或全國性的作文競賽,報名費多在50至200元之間。一些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知名作文競賽,參賽人數高達10-30萬人,雖然單筆金額貌似不大,但僅報名費一項收入就已逾千萬元。

“報名費只是‘首付’。”參賽經驗豐富的長春某高中高二學生于龍告訴記者,不少作文競賽需要層層晉級,才能闖進決賽階段,每次晉級都要繳費報名,每次繳費都會提高金額:“比如初賽報名費100元,復賽報名費就是200元。假如你復賽得了省級三等獎,按理說不能再參加國家級比賽了。但沒想到吧,你還可以參加‘復活賽’。當然不是白參加,復活賽除了更高的報名費,還必須配合上相關的網絡課程,購買指定的學習資料,七七八八算下來,五六百塊都止不住。”
有些作文競賽在晉級過程中,除了繳納報名費,還必須參加“寫作夏令營”“小作家交流營”等活動。復賽或決賽多在夏令營期間舉辦,不參加就相當于失去比賽資格。有的作文競賽名義上不收報名費,但要求必須訂購主辦方出版的刊物,參賽作文必須寫在隨刊附送的稿紙上,復印無效,以此變相收費并帶動刊物的銷量。
于龍所在的學校并非重點高中,班級同學也不是都有作文特長。他們起初參加作文比賽是由學校組織的,沒想到幾乎全班同學都通過了初賽。一位在別的高中就讀的同學告訴他,他們班初賽差不多也是全班通過。于龍從那時起就開始懷疑,某些作文競賽的初賽究竟有沒有篩選功能。
能否晉級當然要看實力,而收費則“貴”在參與了。有的只要繳了晉級報名費,參與了晉級比賽,不管作文寫得怎么樣,至少都能保證得個三等獎。
“初賽后我都忘了這茬兒,主辦方還堅持不懈地一再發短信,提醒我及時付費參加復賽。”于龍說他那段時間忙于準備月考,“復賽作品的很多材料都是臨時在網上搜的,寫得連自己都看不下去,甚至可以說有點垃圾了。”但最后還是得了三等獎,并且立等可取:今天交作品,明天就公布成績。
“怎么說呢?對得起我交的那筆錢了吧。”于龍告訴記者,要不是出新政策了,他還想繼續參賽,“雖然有點花錢買獎的感覺,可還想靠它參加自主招生,萬一撞上狗屎運呢。”
曾在河北省衡水中學任語文備課組長的王德宸,多次輔導學生參與過一些知名的全國性作文競賽。他告訴記者,學生們參與的熱情雖然高,但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獲得自主招生的資格。曾擔任過知名作文競賽評委的王德宸發現,參賽學生的水平差距還是很大的。
因和頂尖高校自主招生掛鉤,為滿足學生們的“需求”,某知名全國性作文競賽在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前,突擊進行了一場高三沖刺賽。據記者調查,報名人數雖只有三五百人,但報名費高達三千余元,主辦方憑此輕松入賬上百萬。
由于時間緊迫,主辦方來不及使用網上監考系統,監考人員臨時每人加了幾十名參賽學生的QQ號,讓學生們開著攝像頭在監控下寫作。辦公室網絡帶寬不夠,監考人員甚至跑到網吧視頻監考。
有學妹問胡心嵐哪個作文比賽含金量高,胡心嵐脫口而出的卻是:“還真是含金啊,十分燒錢!”如果想從初賽走到決賽,不算到各地參賽的路費和食宿費,光報名費、課程費、資料費、游學費,少則要花六七百,多則要花六七千。“還是挑便宜的參加吧!”她苦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