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考公第一股中公教育:出現上市來首次虧損 倍感壓力和慚愧! 多知網5月14日消息,中公教育近日舉行2021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在業績說明會上,
原標題:“考公第一股”中公教育:出現上市來首次虧損 倍感壓力和慚愧!
多知網5月14日消息,中公教育近日舉行2021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在業績說明會上,中公教育管理層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2021年,中公營收 69.12 億元,同比下降 38.3%;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 23.7 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 23.04 億元,由盈轉虧 ; 扣非凈虧損 24.86 億元,上年同期扣非凈利潤 18.67 億元。

關于2021年業績虧損:
在說明會上,關于去年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表示:“2021年,教培市場出現較大波動。行業層面,受疫情沖擊和經濟影響,人才招錄培訓行業出現考試周期性波動、需求收縮、學員參培意愿減弱等現象,行業呈現整體收縮跡象,對企業經營穩健性構成了考驗;公司層面,由于多點散發和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影響,2021年公司在黑龍江、江蘇、陜西、吉林、河南等20余個省份的直營網點和學習中心階段性關停,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此外,由于公司管理團隊對市場形勢的判斷過于樂觀,經營計劃調整不及時,導致退費猛增而成本居高不下,公司2021年全年退費率相比2020年大幅增長,當期業績出現較大波動。”
不少K12公司轉型職業教育,這是否對中公市場占有率產生一定沖擊?對此,李永新表示:“其他教培機構的轉型加入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競爭,但公司多年來形成的品牌優勢、團隊卓越的執行力和在逆境中求生并不斷突破困難的能力并未受到影響,集群式專職專業研發體系、垂直一體化管理形成的快速響應體系、多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體系、數字化經營理念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投入等支持公司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并未發生改變,公司并未發現其市場占有率明顯下滑。”
關于協議班:
有投資者問道:“中公教育有沒有壯士斷腕,不破不立的決心,全面取消協議班,雖然短期市場占有率會下降,但是長期來看是對學員和公司負責的,利潤不會再出現虧損的情況。請問是否能拿出這個決心,全面取消協議班?”
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桂紅植表示:“不同的協議班課程產品能滿足不同學員的學習需求,自去年12月份以來,公司正不斷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今年一季度高退費比例產品已在持續降低,產品結構調整已漸有成效。”
關于2022年業績如何提振:
關于今年的人才招錄市場情況及其對公司的影響,李永新表示:“為了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對就業造成的沖擊,據統計,吉林、廣東、四川、山東等省份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力促就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例如,吉林最大限度挖掘政策性就業崗位,事業單位擬吸納3萬余名畢業生;廣東省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提供事業單位工作崗位不少于6.8萬個等。2022年,作為緊貼就業需求服務的職業教育企業,中公教育積極應對新的就業形勢變化,充分發揮在人才招錄業務板塊積累多年的優勢,從研發、渠道、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對新增就業需求進行更快的響應和更有力的承接助力大學生就業服務。”
被問及對2021年業績的看法及對2022年業績如何提振,李永新表示:“2021年公司業績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我們倍感壓力和慚愧。對此,公司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復盤與反思。2022年,我們將積極整改過去一年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彌補管理過程中的不足,改進預算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全面啟動新一年度的經營提振計劃,通過全面調整產品結構、內部優化降本增效、阿米巴經營改革、線上與線下加速融合、職教新業務快速布局等五方面措施,讓公司盡快重回發展軌道。”
關于成本控制,李永新表示:“公司每年會根據戰略計劃及實際情況進行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優化。2022年,公司會在產品、人員和渠道等方面進行成本管控,尋求最佳平衡點,推動公司穩健發展。此外,公司將深化管理工程改革,全面推行阿米巴管理精益生產機制,以價值創造和利潤考核為核心,推動各項目和各分中心精細化運營,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帶動垂直一體化的快速響應能力持續提高,匹配公司戰略實施的發展新要求。”
有投資者建議中公教育考慮更名為中公職教,李永新回應:“感謝您的建議。公司在兼顧傳統業務穩健發展的同時,也在穩步持續探索職業教育新業務,今年公司成立了職教事業部,盤活內部存量資源,協同政府、企業、高校三方,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融媒體、數字文創、智能制造、智能航空等培育方向上進行探索,尋找業務新增長點。此外,公司也推出中公優職泛職業提升平臺,以 ‘互聯網+’、‘智能+’培訓新形態,提供兼職副業、職業能力進階及證書類課程等培訓服務,滿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培訓需求。公司會響應國家號召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及時抓住國家支持靈活就業和技能培訓需求猛增的重大機會。”
李永新還提及:“目前(中公職教事業部)與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山東等地的部分院校(本科、高職、中職均有)簽訂了戰略合作,主要以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和訂單式培養等方式與高校共同培育人才,此外針對企業在職人群的通用職業素質提升進行培訓,為企業開設了互聯網、職場效能、金融、國學黨政、北大學堂、企業管理等六大學堂。”
談及今年具體的戰略規劃,李永新表示:“2022年,公司會繼續鞏固招錄市場領導地位,以穩健發展為第一原則,同時保持有效研發投入,強化領先的職業教育創新平臺優勢;讓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實現經營數字化轉型;精簡冗余品類,聚焦核心市場;積極優化渠道,做強核心區域。同時,22年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號召,立足自身積累和產研優勢,推動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抓住職業教育新起點的發展機遇,快速推進職教產業布局,服務廣大就業市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