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北京一所新民辦學校悄然掛牌 啥來頭? 近日,51上私立一位熱心家長爆料稱,路過順義時發現了一所新的民辦學校已經掛牌。這所全新名稱的民辦
原標題:北京一所新民辦學校“悄然”掛牌 啥來頭?
近日,51上私立一位熱心家長“爆料”稱,路過順義時發現了一所新的民辦學校已經掛牌。這所全新名稱的民辦學校,位于原來另一所雙語學校的校址。
這所新的學校,其實是通過“借殼上岸”的方式,獲得了在北京開辦民辦學校的相關資質,成為近年來唯一一個成功進入北京市場的外地民辦學校。同時,更成為目前中國擴張速度最快的學校。
這所學校到底什么來頭?今天,51上私立就帶各位家長一同了解一下。
老牌學校改名更張
近日,51上私立一位熱心家長在前往順義區辦事時,無意中發現“ 北京市順義區貝賽思學校”已經掛牌。

“這是所新學校嗎?之前這里不是叫海德京華嗎?”這位家長向51上私立的工作人員提出了問題。
其實,要說到這兩所學校的“傳承”關系,就需要把視線拉回2021年。
去年12月6日,北京市順義區教委發布一項批復,同意北京市順義區海德京華雙語學校變更法人、校長和學校名稱。

批復顯示,順義區教委已收到北京市順義區海德京華雙語學校關于變更法人、校長和學校名稱的申請及相關材料,經區委教工委第45次會議研究決定:
同意 學校法人由趙海英 變更為關云平;
同意 學校校長由張立紅 變更為鄧孝生;
同意 學校名稱變更為北京市順義區貝賽思學校。
坐落于北京順義區后沙峪的海德京華雙語學校,是北京較早的一所私立學校。但因為各種原因,其歷史沿革比較模糊,對外宣傳時也有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這所學校始建于1993年,原注冊名為北京市私立京華學校,是北京最早的一批民辦學校。至2016年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新的管理團隊。

還有一種說法是,學校始建于2003年。這個創始時間與海德京華與北京貝賽斯的相關信息保持一致。


無論建校時間具體是哪一年,其實都可以證明一件事:之前的這所學校是北京較早成立的一所民辦學校。“殼”是個“老殼”。
根據官網介紹,北京貝賽思雙語學校擬建于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安富街北側,預計在將于2023年8月底開學,以招收中國大陸戶籍學生為主,并招收部分外籍和港澳臺學生,提供2500個學位,還包含800個住校名額。

北京貝賽斯效果圖。圖源:愛圣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
6年開設6所學校
那新出現的貝賽斯,又是何許人也?
其實,“貝賽斯”這個名字,對于北京家長而言雖然相對陌生,但其實對深圳、廣州等地的家長卻比較熟悉。
從2015年創辦起到2021年,僅僅6年時間,愛圣已先后開辦了6所學校,包括:深圳貝賽思國際學校、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杭州錢江貝賽思國際學校、華潤小徑灣貝賽思國際學校、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和深圳貝賽思雙語學校,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

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 圖源:官網
此外,據公開消息,貝賽思今年將再開2所學校:成都貝賽思國際學校和成都貝賽思雙語學校。除北京之外,2023年,貝賽思還將在深圳、天津、杭州、武漢新開多所學校。
這個開校速度,在最近幾年的中國,可謂是首屈一指。
創辦者原是媒體人
四處開花的“貝賽斯”,到底是什么來頭?
根據愛圣教育的官方主頁介紹,愛圣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由香港政府批準成立,是美國BASIS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永久獨家合作伙伴,是BASIS教育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唯一使用人。
愛圣國際教育集團的董事長關云平,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一個學歷史的學生,在媒體工作多年后,搖身一變“下海”開了多所學校。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關云平1975年出生于海南,漢族。1998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獲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15至2018年,在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以優異成績出站。

愛圣國際教育集團的董事長關云平 圖源愛圣集團官網
1998年7月至2014年3月,其先后在深圳特區報、深圳報業集團工作,曾任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經理。2008年,被選拔為北京奧運會中國第一站——三亞站的火炬手。
2015年1月,關云平在香港創辦愛圣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從集團創辦至今任其董事長。愛圣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系美國BASIS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永久獨家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BASIS集團在全球共有42所學校,遍布美國、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國家。
錄取成績成“黑馬”
2015年,貝賽思的首所海外分校落地深圳。與很多 “新學校”不同,貝賽思這幾所學校的最打眼的是它的成績。不管是哪所貝賽斯,幾乎都是在第一屆畢業生階段,就能收獲名校offer。
比如深圳貝賽斯,其創校后的首錄即為藤校康奈爾大學的offer,第一屆14名畢業生共獲得85封綜合大學或文理學院錄取通知書,其中50%的學生成功錄入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
除了深圳貝賽思,此后相繼開學的廣州貝賽思、小徑灣貝賽思也在錄取上成為“黑馬”。
2021年,小徑灣貝賽思11年級學生被MIT提前錄取;廣州貝賽斯今年首次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去年,小徑灣貝賽思國際學校的李東睿Daniel Li喜獲MIT早申錄取Offer
今年早申,作為一所純美式學校,貝賽思在英國方向拿下6枚牛津offer(小徑灣貝賽思3枚、廣州貝賽思2枚、深圳貝賽思1枚)和2枚劍橋offer(小徑灣貝賽思2枚)。
外地進京唯一“車票”
綜上,作為國內民辦教育最難“突破”的高地,北京一直以來都是民辦學校投資方最希望“進軍”的地方。
前年,北京僅有6所新的民辦學校“殺入”。其中,5所當年已經開始招生,包括:青苗懷柔校區、一零一實驗學校、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民大附中實驗學校和海淀區錦秋學校。從校名和辦學地址就能看出,后4所跟本地公辦校有著密切聯系,只有一家青苗是真正的民辦學校,但說起“戶口”依舊是北京本土起家的民辦學校。此外,在年底的時候,已在房山設校的諾德安達,又在順義設校。順義諾德安達獲得順義教委的批復。
外地學校能直接落戶北京的,沒有。
今年,北京又有5所新的民辦校落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區啟慧未來學校、北京市海淀區仁北高級中學、北京大興熙誠學校、北京懷柔索蘭諾中學和北京德馨高中。其中,前三所和本地的公辦校有著密切關系,后兩所也是“本地戶”。
因此,在如今民辦學校審批幾近停止的當下,外來的貝賽斯能在去年年底拿到“船票”,通過“借殼上案”的方式進入北京,可謂是“棋高一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