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4月25日,學大教育發布2022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學大教育2022全年營收17.98億元,同比下降28.93%;歸母凈利潤為1088.89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
原標題:
4月25日,學大教育發布2022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學大教育2022全年營收17.98億元,同比下降28.93%;歸母凈利潤為1088.89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截至2023年4月25日,學大教育報價16.51元/股,總市值19.44億元。

一、 債務重壓下的艱難轉身
在營收大幅減少的同時還能維持正向利潤,主要歸功于學大教育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報告期內,學大教育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為1.17億元、2.57億元、6640萬元、235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42.67%、26.12%、25.61%、53.41%。
其中,銷售費用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場費用下降;財務費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執行新租賃準則產生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減少;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下降主要與人力成本減少有關。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學大教育在職員工共有4614人,其中教師人數為2253,行政人員數為1058,學管類別640人,銷售人員500人。
從資產方面看,學大教育期末資產總計為31.81億元,應收賬款為2775.82萬元。現金流量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6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7.16億元。
從債務方面看,目前學大教育對紫光卓遠仍有10.14億元債務尚未還清。在經過多次展期之后,這筆借款仍活躍在學大的賬上,如果一切順利,明年依舊有望得以展期。巨額債務壓在頭頂,學大教育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要超4000萬元,在當前的盈利情況下,這對學大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根據學大教育公布的相關財務信息顯示,公司存在多個財務風險,其中資產負債率為86.70%,付息債務比例為39.38%,債務償付壓力較大;流動比率為0.39,短期償債能力較弱;貨幣資金8.75億,短期借款10.99億,或有存貸雙高風險。
二、 多元試水下的積極求生
雙減之后,學大教育采取多點布局的轉型策略,探索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文化服務、教育數字化四大轉型業務方向。
學大教育在財報中這樣概括目前的業務思路:穩定運營個性化教育業務,聚焦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同時探索文化服務和教育數字化業務。在四大轉型業務中,個性化教育與職業教育被放在了優先位置,文化服務與教育數字化則在補充位置。
在個性化教育業務領域,學大教育提供個性化學業提升、全日制學習基地、學大網校、新高考、綜合素質成長、學校教育等產品服務。截至目前,學大教育已經開設了近270所個性化學習中心、30余所全日制學習基地。其中,全日制學習基地主要面向高考復讀生、藝考生等學生群體。此外,學大教育透露已在大連、寧波等地開設了具有個性化教育特色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
在職業教育領域,財報顯示,學大教育目前已經完成3所中等職業學校收購和托管,未來將繼續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的投資并購力度。接下來,學大教育將與職業學校合作設置職普融通升學專業、職教高考升學專業,并提供職業教育中高、中本貫通培養方案。
在文化服務業務領域,學大教育表示已有2所文化空間正式開業,分別為句象書店及LUKA智能繪本館,有4所在籌建中。今年,學大將探索“人工智能+閱讀”業務方向,拓展智能繪本館業務,開拓兒童和青少年閱讀市場。
在數字教育化業務上,學大教育開發了新高考智能云管理系統、精準化教學作業管理系統、國際學校大學智慧校園系統、中職學校智能校園數字化系統、5GVR教學實驗室等產品,并與北京市、貴州省、四川省等多所中小學、高等院校達成了合作。下一步,學大教育表示將基于校園教學業務需求,不斷豐富業務產品應用場景,為校園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在營收構成上,學大教育最大的營收來源是教育培訓服務費,占比達96.22%,是絕對的核心業務,但學大教育并沒有透露各項新業務營收情況。整體來看,雙減以來學大的轉型動作并不少,但受限于債務遺留以及此前業務偏科等問題,轉型業務的進展在業績上可能仍未得到明確體現。
三、職教成為“救命稻草”
在新拓展的幾大業務方向中,學大教育顯然十分看好職教業務的發展潛力。去年,學大教育加快了職業教育的布局步伐,不僅出資上億元設立職業教育平臺公司,還接連并購了三所職業教育學校。對此前缺少相關經驗的學大而言,并購職教學校或許是其最快速、最有效的入局方式。
在財報中,學大教育計劃將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投入到職業教育網點及全日制基地建設、職業培訓及學習力網點建設等項目中,其中與職業教育相關的項目投資數額為3.75億元,在總投資額中占比超七成。
整體來看,學大在職教賽道的業務布局圍繞著“升學+就業”思路,一手抓就業技能培訓業務,一手抓職教學歷提升業務。其中針對學歷職業教育,學大主打“進校”,在中職教育學校上,探索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專業共建以及并購等模式;在高等教育學校上,采取產業學院、校企合作等模式。對于非學歷職業教育,則主要圍繞技能提升和就業導向提供培訓服務。
在職教本科大幅擴容的背景下,職教升學需求或將得到釋放,而高中業務在學大的整個業務體系中占比很高,學大教育可以將高中升學業務上積累的一些能力、經驗往職教升學業務上做遷移。
在業內人士看來,職教業務符合學大基因。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曾表示:“學大教育做職業教育的轉型方向是對的,學大團隊的運營和管理都比較扎實,往職教方向轉型符合其基因。”
目前來看,盡管學大教育十分看好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但該板塊仍處于前期投入階段,暫時無法為其營收帶來可觀增長。此外,職教業務布局戰線長是行業共識,即便學大教育各項職教業務發展情況良好,想從業績回報中看到轉型成效,恐怕還需要更多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