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學前愁高考,畢業后愁就業,工作中要重新學,為什么? 許多學生明明高考成績優異,考進了理想大學,然后勤學苦讀4年,為什么畢業后還是
原標題:大學前愁高考,畢業后愁就業,工作中要重新學,為什么?
許多學生明明高考成績優異,考進了理想大學,然后勤學苦讀4年,為什么畢業后還是不好找工作?大學教育與職場就業,究竟脫節在哪里?
是否努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目標。

當然,許多同學在大學里同樣非常努力地讀書學習,但是如果只學會了課本理論,卻缺乏專業領域相應的實踐活動,學到的知識對就業依然影響不大。況且大學階段的專業設置,以基礎、方向和理論為主,并非像技校、中專和大專那樣,直接以求職就業為導向,因而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實際上原本就有些曲高和寡。
對于不打算考研究生、考公務員的大學生來說,學好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能夠培養自主、自覺和自省的自學能力,其實更為關鍵。
說到學習,只要是大學生,除了那些常人難以企及的天才學霸,普通大學生到大學畢業至少會擁有16年的學習經歷。可是這十多年的學習成果,除了一紙學位證書,似乎學到的知識、原理和公式,在進入職場以后似乎百無一用。
既然學到的東西工作中幾乎用不到,我們為什么還要讀大學?
誠然,現代科技和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工作中所需的知識和技巧,如果兩三年不更新或是停止學習,那么我們在工作中就會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是束手無措。這時候,我們在大學階段獲得的眼界、見識和能力就可以發揮作用。
相比中專生和大專生,大學生對于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和判斷,更為敏銳、精確和睿智。而比眼界的提升更為重要的就是自學能力。
在讀書的時候,有些同學會莫名其妙地嘲笑那些班級里的學霸,認為他們就是學習好,說話做事可不比自己活泛。然而,等到大學畢業真的走進職場歷練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年學習好的孩子,在職場工作中無論遇到什么新技術、新問題和新困難,往往都能夠學得快、看得準和做得好。學霸就是學霸,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職場,會學習的人就是容易升職加薪。
那些口口聲聲說大學生就業難的年輕人,實際上還是因為自身的學習能力太差,跟不上專業技術、辦公技能和科技更新的步伐,自然很難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比如剛入職公司,需要組織一場行業會議,同樣是年輕人、大學生。
有的人會根據參會名單,給每個參會者挨個打電話;
有的人會提前走進會議室,調試音響話筒,安排服務員倒水沏茶;
還有的人會花時間弄清楚會議主題和要點,提前整理好文件資料發給每個人。
面對同樣一件事,一個人的眼光見識、分析判斷和學習能力,決定了這個人會如何做這件事,能否做好這件事。而這些,是我們在大學校園里學不到的。
大學教育和職場就業,之間到底跨越了怎樣的鴻溝?
在我看來,莫過于以下三點:
1、謹言慎行,踏實干活;
2、不斷調整目標,學會自我安慰;
3、要有職業精神,能對團隊負責。
許多大學生進入職場以后,總是眼高手低、出言不遜,這是非常糟糕的。剛進入職場和新的行業,不管你本事再大也要學會謙遜做人。常言道“禍從口出”,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說錯話、惹錯人。
然而,職場再復雜,也不可能比高考的難度更大。
只要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中能夠謹言慎行、踏實干活,并且做事情靈活一些,懂得適時調整工作目標和自我情緒,還能熱愛本職工作,對同事、團隊和管理者負責,一絲不茍地完成好工作。
那么大學生求職就業,其實也不難。
原標題:知乎職業教育2023Q3營收1.45億元,同比增長85.6%,大模型應用驅動業務創
資本2023-11-30 11:1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