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早教和托育二者究竟能否相融合 發揮場地和人效的最大化? 早教和托育二者究竟能否相融合,發揮場地和人效的最大化?融合的模型有哪些?財
原標題:早教和托育二者究竟能否相融合 發揮場地和人效的最大化?
早教和托育二者究竟能否相融合,發揮場地和人效的最大化?融合的模型有哪些?財務模型如何?
目前,就幾大早教品牌推出的早托一體化模型來看,其具有的共同特點是,早教和托育兩種業務在同一空間下,分不同時間段來運營。周一至周五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務,周六至周天提供課時制的早教服務。
這種運營模型從理論上來看,早教和托育的師資、場地共用,互利共存,但細化到兩種業務的場地要求、環境設施、師資培訓、招生運營來看,這兩者的結合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貝好國際托育創始人Miranda表示,“早托一體化,更像兩個不同的業務團隊在同一空間下運營。”

“就場地來看,托育機構一般更偏向社區、寫字樓附近,而早教中心一般比較偏好商場等中心地段。此外,早教因為更注重課時內短期的體驗感,所以整個環境設施上會更注重娛樂性和豐富性,高端的早教品牌,比如金寶貝,他們上感統課程,對場地的空間和面積要求都很高;而托育的戶內環境設施在設計上更注重滿足照料孩子日常起居的要求。”
除了這一點外,早教和托育最大的差異點還在于老師。“早教老師屬于爆發型選手,托育老師屬于耐力型選手。”一位嬰幼兒教育領域的資深業者說道。
這是因為早教課程一般都在45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這就需要老師的表現力、互動性更強,可以短時間內快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而托育老師更多的還是照顧嬰幼兒一天的飲食起居,比如輔食、哄睡、換尿布等。所以看中的主要還是老師的耐心、責任心和愛心,以及有一個穩定的情緒,面對寶寶哭鬧以及突發狀況時,可以及時安撫和處理。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早教更注重“教”,而托育更注重“育”。
其次,從招生運營上來看,早教機構對招生力度要求會更高,曾有早教機構創始人表示,“一家早教中心基本上每個月要招30-40個新學員才可以保證正常的現金流。”這就需要早教中心常年持續不斷地招生才能維持正常運營。而托育機構全日制的運營模式,相對來說招生壓力會小一些,保證每個班的入托率,控制好招生節奏,實現正常的現金流。
突破即機遇,早托一體化的兩種模型
從早教和托育二者的差異化來看,這類早托一體化模型想要在同一空間實現兩種業務的融合并不簡單,這非常考驗品牌的教研能力和綜合運營能力。但如果可行,從財務模型來看,早托一體化將大大縮短運營機構的回本周期。
悅寶園曾公開了旗下正在運營的一家早托綜合體的財務模型,稱之為早托綜合體是因為其早教中心還含有少兒英語課程。該悅寶園早教中心,有效會員540名,其中2-4歲的有效會員220名,按10%左右的轉化率來算,轉化25名托班,托班6000元/月,25個孩子就會帶來15萬/月的財務確認收入;3歲以上的有效會員180名,轉化50名到英語班,英語按150塊錢一個課時,每周上兩次,一個月16課時,一共是2400塊錢/人/月的收入,50個人就是12萬/月,這兩個產品加起來,每月為中心創確認收入27萬,一年就可以為機構帶來324萬元的確認收入。
此外,市場上還有另一類早托一體化模型,其特點是在同一物理空間下,兩種業務在不同區域同步進行。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是樂融兒童之家。
這種類型的早托一體化也意味著對場地要求更高。以樂融一家1000平左右的校區為例,早教和托育業務完全在不同的區域中同步進行,有各自的教室外,也有公共活動區域和戶外活動場地。早教課程包括感統、生活藝術、邏輯思維等課程,每類課程都有相應的特色教學場地,課時消費制,活躍學員數在1000-1200人,早教價格略高于市場頭部品牌的收費標準;3個托班,師生配比1:4,滿班可達到15-16個學生,收費偏向中高端水平。兩種業務在同一空間下運營,利用的也是兩個業務之間形成有效導流,早教學員如同蓄水池,基本上大部分托育的學員都是來自早教學員的轉化。同時,樂融在早托一體化綜合運營上,融合最巧妙的點在于他們有獨立研發的課程體系和教案,將早教和托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上形成一個很好的融合,從內核上將早教和托育實現了合并,避免了團隊架構上形成兩條業務線。
可以看出,早托一體化的模型除了提高場地坪效和人效外,早教和托育兩個業務之間形成導流也是該模型的優勢之一。
目前來看,市場上這兩種早托一體化模型對品牌在場地要求、師資培訓和招生運營上都還各有挑戰,很多運營細節和融合度還有待市場檢驗,包括早托一體化模型能否實現異地復制拓張,資質問題如何解決等問題。如果可以在早教和托育業務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實現正向運營,這對于早教或者托育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創新。但對于業者來說,仍然需要保持理性和謹慎的態度來進行探索和試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