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疫情引發的線上教育戰場,搞內容的干不過賣工具的 因為疫情原因,各地學校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延期開學,為了不影響學生們正常的學習進程,
原標題: 疫情引發的線上教育戰場,搞內容的干不過賣工具的
因為疫情原因,各地學校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延期開學,為了不影響學生們正常的學習進程,需要進行線上教學。然而就目前觀察到的信息來看,很多校外K12在線教育企業似乎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在鄭州,前幾天筆者同幾所不同小學在職教師交流時了解到,上月底他們已收到各自學校通知,一旦確定延期開學,就在釘釘上進行線上授課。

當鄭州很多老師已經在著手準備線上教學時,在下沉市場的數字鴻溝就暴露出來,在線上教學模式的跟進上明顯有些漠然。在筆者家鄉,新鄉市下屬的一座縣城,筆者同幾位鄉村教師交流時,問起推遲開學會不會線上教學時,他們表示“不清楚,應該不會”。直到2月3日,朋友表示接到通知要在“一個什么釘釘”上準備線上授課。
有一點,無論是五環外還是五環內似乎都沒有流露出尋求校外在線教育平臺合作的跡象,即使現在有很多免費的資源可以用。
在下沉市場,可能很多老師、學生也沒有嘗試過這種線上教學和學習的模式。在筆者家鄉,城里的鄉村的老師都在學習和熟悉這種新事物。作為對標產品,騰訊的企業微信似乎沒釘釘動作那么快,不過它也開設了相關的服務,而且微信本身用戶基數大,老師通過企業微信直接在群聊中發起群直播,家長和學生在微信直接收看。
無論線上教學存在不足,地區間信息數字鴻溝多么明顯。可現在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畢竟學習是耽誤不起的。毫無疑問,此次大規模的線上授課勢必會成為在線教育市場教育的一個“引爆點”。
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學校遲遲不開學,學生和家長會自發選擇線上課程,這對于各大在線教育企業而言是機會;可當教育回歸社會公共資源這一本質,“國家隊”進場,由體制內教學機構發起線上授課行為時,校外的K12在線教育企業其實沒什么太大機會。
體制內教育機構,學生自己的老師作為課程內容的提供方和創作者,所有學生都會參與,畢竟跟上學校教學節奏才是第一要義,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食”,其它的課外輔導再好也只能算“加餐”。
除釘釘和企業微信以外,百度網盤也成為很多老師傳遞教學資料的重要工具。此外,據湖北當地媒體《楚天都市報》報道,從2月1日開始,武漢各中學開始組織高三等畢業年級開展在線教學,老師們通過教育云、QQ群、B站等多種網絡平臺開展在線教學。
很多互聯網渠道被當做教學工具被廣泛使用。相比較而言,那些坐擁大量名師資源以及優質教學內容的在線教育平臺卻沒什么聲音。
可見,過去很多行業人預測的“體制院校+在線教育平臺”的組合沒能出現,“體制院校+教學輔助工具”倒是逐漸蔚然成風,賣內容的現在明顯不如工具類產品吃香。“停課不停學”口號下,各個學校充當線上學習“新勢力”反客為主,在線上教學摸索多年的獨角獸們的存在感反而大大降低。
此外,從近日教育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似乎也打消了K12在線教育平臺趁此機會大規模擴張的想法。
2月4日,教育部發文提醒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這也說明,有關部門非常重視學習環境和學習負擔問題。
各個學校紛紛開始組織線上授課,可以預料的是,在接下來學生們每天可能會盯好幾個小時屏幕,這對眼睛帶來的傷害太大了,這時候如果再挑選一些其它網課,那學生們的線上學習任務和學習時間有些過于多了,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在接下來,有關部門很有可能會對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加以引導和規范。這時候,民營教育機構如果還大肆推課,即便出于好心,也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此外,山東省教育廳也規定了,明確禁止任何人借線上學的機會借機搭售其他商品和服務,禁止商業廣告進校園,這與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中的要求相符。因此,山東的這一規定很大可能被其它地區教育部門所借鑒。
此前,不少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自己的線上直播課程,課程內容安排也足夠豐富,各種PR新聞也撒了出去。如今看來,這些功夫多半是白費了。對于它們而言,疫情下的在線教育,只是一場有緣無分的單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