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疫情之下 學校信息化建設直面挑戰 2月,全國諸多省市線上開學,超過1億中小學生在線迎來新學期的 堂課。一時間,直播上課的相關話題霸屏
原標題:疫情之下 學校信息化建設直面挑戰
2月,全國諸多省市線上“開學”,超過1億中小學生在線迎來新學期的 堂課。一時間,直播上課的相關話題霸屏微博、百度。對于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注達到了空前高度,更有行業人士表示,“這是教育信息化的歷史性時刻。”
然而直播授課火爆的同時,“上網課的尷尬”也登上熱搜。不少老師更表達了對直播課后學習進度管理、線上教學與教務銜接等實操環節的擔憂。“疫情必然會過去,而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其實剛剛起步。”國內專業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提供商——校寶在線學校事業部總經理鄒依依向記者表示,“成體系的信息化開放平臺亟待成為每個學校的‘標配’。”
直播爆紅,卻撕開了學校信息化的“皇帝新衣”
隨著《教育信息化2.0》、《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推出,全日制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入快車道。智慧校園甚至被納入很多省市建設智慧城市的核心環節之一。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更讓學校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的迫切性。據媒體報道,某在線直播教學服務商的用戶需求從1月22日就開始爆發,比1月上旬躍增10倍;某在線課堂工具僅一天就有千余新用戶注冊。諸多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更是股價逆勢大幅增長。
火爆背后,各類問題卻也見諸報端。很多課程在依托QQ群、微信群、甚至一些以游戲、娛樂為主的平臺進行直播,“打call、送火箭”搶過了上課的“風頭”。一些老教師不擅操作,靜音講了一節課。生物等課程因“敏感詞”而無奈“下播”。即使專業的教育直播平臺,在大流量的沖擊下,遲緩、卡頓、系統奔潰都成了家常便飯。原本嚴肅認真的教學場景卻淪為抖音段子手的包袱素材。
下播后,更大的煩惱等著老師們。在QQ群里做直播,在微信群里布置功課,拿畫圖軟件批改學生上傳的作業,還要接待家長不時的電話、微信詢問。這樣的三頭六臂成為許多老師這幾日的常態,不僅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如何將現階段的內容與正式復課后的教學相銜接更是難題。
而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隱患”。有校長表示,全員都隔離在家,很多開學籌備都無法正常啟動,一旦宣布學校復課,大量的教務工作都需要壓縮時間快速啟動,學生信息統計、排班……無不面臨極大壓力。而作為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民辦學校和國際化學校,春季也是重要的招生階段,線下的全面停擺無疑將對學校的正常運營造成了巨大影響。
從教學到教務,“智慧”校園面對疫情忽然變得“笨拙”了起來。
學校呼喚信息化真正“落地”
為何僅僅幾天的直播課就讓火熱的教育信息化行業露了怯?一些老教師認為線下教學本就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上直播課的方式和在教室里授課是完全不同的。未經培訓把內容生搬到網上,自然難以吸引學生。而學生的反饋、家長的溝通、作業的批改修正都與課堂教學形成一個整體,如今被切得“七零八落”更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而在鄒依依看來,這背后是教育信息化并沒有真正在校園落地:“很多報告告訴我們,全日制學校的數字化普及做得很好、信息化程度很高。實際上,這些統計只看學校裝沒裝系統、教室里按沒按屏幕、談‘有沒有’卻不關注‘用沒用’。直播看似簡單,但需要完善的教務體系和標準化規范作為后盾支持,現在匆忙‘上播’,效果差、流程繁瑣、反饋不佳只是表象,真正暴露的是薄弱的信息化基礎。“
鄒依依的觀點并非不經之談。據艾瑞《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報告》調查顯示,以1到5分計算,目前中小學階段的全日制學校里,技術與教育需求的滲透融合度基本停留在3分的中位線,高等院校也只有部分環節達到4分。而且目前信息化技術多應用在教學活動的“練-測-評”環節,其他如教務等環節的數據化程度更低,資源無法有效利用。可以說,目前大部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學校的運營管理需求嚴重脫節。
疫情過后,教育信息化期待春天
事實上,一些較早搭建信息化平臺的學校就在這場直播戰中體現了優勢。廣州執信中學國際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學校很早就開通了校寶智慧校園Plus版,把教學、教務全流程搬到了線上。這次疫情突發,他們直接采用校寶平臺上對接的直播服務,不僅可以在直播界面上完成教學、提問、互動等,學生也能方便地回看課程內容;同時,通過排課系統,他們快速調整了一個特殊時期的課表,保證各年級學生在不耽誤學習進度的情況下勞逸結合。而作業等也可以方便地通過系統云端完成對接存檔,把老師從繁雜的后續教務中解放了出來。同時,通過云端的協作辦公,招生宣傳、新學期課表等日常工作也得以順利推進。“包括像復課后,健康考勤等應對疫情的特殊需求,校寶智慧校園也可以充分滿足,目前我們各項教務教學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廣州執信無疑是信息化進程與學校發展緊密聯動的成功范本,而在鄒依依看來,體系化、平臺化是其成功關鍵詞。
“體系化地打通教學、教務、管理各環節,把學校的運營全流程數字化、云端化,是當務之急。”鄒依依認為,很多的學校對于信息化的認知還停留在雙師課堂、線上授課這些常見的概念上,沒有把信息化納入學校管理的全盤思維中。“通過新技術切實解決教學實質問題當然是學校的核心,但脫離了教務和管理的信息化卻也孤掌難鳴。”她表示,不能把學校“局限”成一間間的教室,要以一個組織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校寶通過智慧校園Plus版等一站式的信息化產品,正是希望全方位地推動學校的數字化改革,讓學習過程標準化、能力評價多元化、教務管理智能化、家校互動透明化、校園服務移動化。只有將整個學校的管理和教學體系都數字化。無論是應對疫情或其他突發狀況,才能快速有效地牽動老師、后勤、學生和家長共同響應、積極應對。
同時,鄒依依更希望廣大的校長以開放的眼光來看待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不僅僅是幫學校搭建一個在線管理系統,更是打造一個連接行業上下游的平臺。”鄒依依校寶為例,作為教育產業服務平臺,校寶針對全日制學校推出校寶智慧校園Plus版。它不僅覆蓋教學、教務、財務、運營等學校全管理流程,更接入了魔點、依時利等優質硬件供應商,還和浦發銀行、網商銀行等第三方服務平臺合作,衍生出多樣化的創新服務與產品。此次面對突發疫情,校寶快速聯系了多家專業直播平臺,為學校及時免費上線了相關服務;同時,聯動支付寶為學校開啟線上繳費,保障學校日常的運營需求。此外,校寶還聯系了行業專家開設線上課堂,為特殊時期學校的招生、運營支招。“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在我們的信息化體系內的。”鄒依依表示,幫助學校與行業的上游和下游進行連通,將大大降低學校的營銷成本、運營成本和財務成本,推動學校的良性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更多學校強化信息化意識,聯動像校寶這樣的平臺真正將信息化‘用起來’,疫情過后,全日制學校的發展將迎來一個不一樣的春天。“鄒依依對學校信息化的未來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