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賣給誰?C端家庭場景下教育智能硬件似乎天然適配 藍象資本陳晶曾提到, 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孩子,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什么場景里?總之,
原標題:賣給誰?C端家庭場景下教育智能硬件似乎天然適配
藍象資本陳晶曾提到," 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孩子,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什么場景里?總之,絕對不是智能手機里。"
學習需要一定強制性,而手機的互動性、娛樂性與教育場景下的枯燥性、強制性本身存在矛盾。
夏永峰指出,手機不是一個用于教育的最佳工具。因為手機功能較之智能硬件更為開源,也就意味著接更多的第三方內容服務。但教育強調沉浸專注地學習,減少外部干擾。
但教育智能硬件的家庭場景爭奪戰已白熱化。無論是傳統硬件廠商、第三方服務商,還是互聯網企業、教育企業,都要努力分一杯羹。

閔海波告訴億歐,2015-2016 年,賓果智能最先推出的是面向 C 端的教育機器人。但功能和內容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這才轉向幼兒園市場。
入校,是除了家庭場景之外,教育智能硬件打入的另一個場景。
中國低齡兒童近視率嚴重的現狀不容忽視,也使得多地中小學發出了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入校禁令。這為教育智能硬件提供了機會。
而對處于學前階段的幼兒園而言,幼師資源不足、優質教師缺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等的需求更強烈。
但過高的入校門檻,攔下了大多數教育智能硬件企業。
" 賓果智能在頭兩年入校時遇到了不少困難。渠道代理商會對產品做較長期的觀望和判斷:產品是否適合園所場景,公司發展如何、能存活多久等等…… " 閔海波稱。
尾聲
這場疫情,讓聚光燈意外打在了教育智能硬件之上,其價值與機遇一覽無遺。
在一場關于教育智能硬件的沙龍里,玩瞳科技 CEO 黃勇提到了自己的觀察:" 原本做教育內容和服務的企業,開始重視起教育硬件的作用,重視其在服務環節里面的閉環作用。"
教育智能硬件領域目前細分賽道眾多、品類豐富,藍海的規模或許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小到某個課程領域,大到整個生態平臺,企業都有做好做強的機會。
但這個行業僅靠羅永浩或是薇婭的帶貨,顯然還不夠。趟過更多的坑之后,才能磨合出一個成熟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