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疫情演變下線下教培機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zhàn)暑招 疫情演變下,線下教培機構每一階段的任務重心都在發(fā)生著改變。2月份至今,跨越了在線、
原標題:疫情演變下線下教培機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zhàn)——暑招
疫情演變下,線下教培機構每一階段的任務重心都在發(fā)生著改變。2月份至今,跨越了在線、春招、復課等關卡的機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zhàn)——暑招。
在某K12機構創(chuàng)始人李巖(化名)的記憶中,原本四線小城的暑招是熱熱鬧鬧的,進入6月后,線下密集地辦活動、大量地發(fā)傳單。趕上周末、假期,帶著好奇心來咨詢的家長絡繹不絕,有時候都接待不過來。“先不提往年轉化率高不高,今年暑招的氣氛好像就不對,有些冷冷清清。”

這種改變,同樣出現(xiàn)在北京。
位于北五環(huán)至六環(huán)間的一綜合性商場,匯集了少兒英語、早幼教、素質教育等二十多家線下機構。自疫情好轉后,不少機構擺出了招生攤位。“最近咨詢的家長確實不多,要是以前,我們這里都得排著隊上體驗課。”正帶小朋友嘗試溜冰的一位教練說道。
在采訪中,多位正在籌備暑招的創(chuàng)始人都提到了一種感覺。“好像恢復正常了,但是,又好像差了些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細微的改變正是來自于疫情所導致的生活變軌之中。
對此,多知網(wǎng)采訪了多位機構的負責人,試圖從更為立體的角度去回答,在當前暑招困境之下,機構要如何去調整招生策略?以及在新趨勢下,暑招的風向何在?
01
觸達精準用戶
對于線下機構而言,暑假招生首先面臨的難題就在于如何篩選出高意向家長,從而提高正課轉化率。
根據(jù)新東方以往的招生邏輯,按照價格區(qū)分,一年為三個階段,依次為春季低價、夏季五折、秋季正價。通過每階段價格的上升實現(xiàn)用戶的篩選,分層,以此淘汰非精準用戶。
北京新東方優(yōu)能中學部總監(jiān)、東方優(yōu)播網(wǎng)絡科技公司CEO朱宇認為,隨著政策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要求也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消費者本身就在追求消費升級,而教育的消費升級肯定指向老師的教學質量。”
而從北京新東方學校內在訴求出發(fā),集中資源才能進一步服務好留下的學生與家長。
在他看來,今年是行業(yè)線上、線下分水嶺趨向明顯的一年。“通過前幾個月的調研情況來看,家長們會認為線上課程的最終落地的效果不如線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線上打破了地緣屬性,且價格也相對便宜。”
在這種共識之下,朱宇認為,線下教育機構需要進一步明晰自身的定位。“未來,對本地化教學、小班互動服務要求較高的家長會更堅定地選擇線下。”
因此,他建議,線下機構針對暑假課程通過大幅度打折來發(fā)行的策略必須進行調整。
比如,以往新東方在低價班后會給到暑假班5折的價格,未來可能進一步取消這一中間折扣。一方面,在招生前期便對學生進行分層,另一方面,通過價格篩選高意向用戶,從而有效地控制暑假學生的總量。
早些時候,愛學習教育集團的高思教育推出了系列暑期線上體驗課,希望借助體驗課的效果樹立品牌,從而觸達更大范圍的生源。圍繞暑假生源的本身,高思則希望通過老生打開新的局面,老生包括之前的學員和現(xiàn)在正在上課的學員。
在高思線下開展業(yè)務之初,其主體的招生方式便是老帶新,疫情并未打破這一核心招生原則。整體來看,以老生為根基設計暑招策略是一種更為穩(wěn)健的招生方式。
高思事業(yè)部副總經理張持召認為:“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認為這是口碑的效應,同樣,這也是疫情運行期間,我們應對策略之下結果的一個外顯。”
具體來看,高思會給老生提供相應的老帶新優(yōu)惠政策,通過強粘性的用戶去定位新生源。此外,在服務層面,將提供老生更多的課內輔導、課后評估等。
用張持召的話總結,高思的老生續(xù)費方案與新生招入的方案是相互融合的,同時,整個方案中會涉及到服務、定價等方面的優(yōu)惠。
02
一場在線招生的重構
根據(jù)張持召的觀察,對于K12培訓而言,疫情期間家長的學習需求并未產生明顯的減弱,“當學校學習的內容量減少的時候,課外輸入的需求反而更強。”
因此,他認為,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存在、并且相當旺盛的。“這對于暑招而言是一大利好。”
不過,不同于往年常態(tài)化的暑假招生,張持召告訴多知網(wǎng):“每年暑假招生一般會在春季完成,也就是說機構在今年的疫情初期便開展了招生的工作,所以,整體來看,今年的暑假招生基本都會以在線營銷為主。”
對于機構而言,在線招生并非新鮮事物。
學而思在做網(wǎng)校之前,其培優(yōu)業(yè)務便主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招生,論壇、家長幫、QQ群都是其在線上運營招生的重要工具。
2014年左右,不少線下培訓機構也開始進行了線上招生的運營。隨著微信、微博等公開性社交平臺生態(tài)的完善,對于線下培訓機構而言,線上招生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招生環(huán)節(jié)。
不過,與線上線下聯(lián)動招生的方式不同。在疫情的影響下,機構的線下招生環(huán)節(jié),諸如家長會、集體活動等“被迫”消失,從流量引入到后續(xù)的轉化承接,每一個細微的環(huán)節(jié)都要求機構在線上進行重構。
其中,在線引流課是大多數(shù)線下教培機構進行暑假生源儲備的首選。
3月份左右,高思招生團隊開始著手將常規(guī)引流課的線下環(huán)節(jié)進行線上化。
“以往是基于線上場景引流,然后到店面去體驗招生環(huán)節(jié),面對面地交流能快速消除家長的疑慮。而全部在線以后,整個鏈條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拆解和設計,包括產品的設計、內容的設計。”
比如,高思在線上體驗課開場中增加了開學典禮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增加了互動的頻次。再比如,高思在線上體驗課程后,增加了銷售的電話、微信一對一交流頻次。
幾個月嘗試下來,張持召坦言,線上招生和線下招生的確存在一些差異,整體來看,由于外部選擇增多以及機構難以開展線下體驗環(huán)節(jié),家長和學生的整體決策周期會大大延長。
一方面,對于機構而言,線下課程的體驗成本高,其在初期所篩選的用戶相對意向更高,從而在后續(xù)正課報名中達到的轉化率更高。而線上體驗課降低了參與的門檻,對于機構而言,反而增加了高意向客戶篩選的難度。
另一方面,線上課程對于內容的設計的要求更高,需要機構具備一定的教研能力和整體產品化的設計能力。“要在兩、三次線上課的時間內,讓家長和學生體會到你的品牌是一件很難的事。”
快樂學習COO郭驍在此前接受多知采訪時表示:“我們不會單純使用低價課來進行引流,而是傾向于在整個教學教研、課程質量上去展現(xiàn)自身的實力。”
例如,快樂學習將3-5節(jié)引流課設計為與客戶的接觸過程,在知識體系內的內容之外,還會傳遞方法論、技巧等內容。此外,基于教研和反饋,在后續(xù)服務中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進一步個性化的內容支持。
聚焦于引流課的整體設計,在老帶新以外,借助公域平臺進行獲客也是機構獲取流量的重要方式,其中“直播電商+教育”被寄予了多方期望。在多知此前的采訪中,也有多個從業(yè)者預判:“在今年暑期直播電商將成為一種新的獲客渠道。”
多知網(wǎng)了解到,直播引流整體門檻較低,無論是大型機構還是中小型機構都可以快速搭建直播體系,探索多樣化的玩法。例如,在某教育綜合體中,多位機構老師策劃了 “老師幫選課”、“課包售賣”等系列直播活動。
隨著直播模式的走紅,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到直播模式的探索中。
疫情期間,學而思培優(yōu) “線上服務中心”開始營業(yè),“線上服務中心”在線下服務中心無法正常營業(yè)時,基于線上為家長和學生家長提供相應的咨詢和服務。
多知網(wǎng)打開學而思培優(yōu)App發(fā)現(xiàn),通過點擊首頁右下角的直播欄,即可進入直播間。在培優(yōu)直播間的右下角,學而思培優(yōu)提供了診斷和選課兩種選擇,其中,打開“選課”可直接購買相應課程。
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疫情期共計有數(shù)十所學而思分校開展了直播,其中人氣最高的一場觀看人次近2萬。
高思同樣在積極探索直播這一渠道,張持召認為,基于大趨勢來看,未來短視頻直播可能會成為教育行業(yè)的下一個流量入口。“從現(xiàn)階段來看的話,我們還處在探索期,未來會持續(xù)關注直播的趨勢。”
03
未來,課程、招生都要走OMO之路
在高思的社群運營中,存在一個“兩公里”的邏輯。
張持召解釋,“兩公里是虛指,核心是說基于一定距離以內為用戶提供便利性、本地化的課程選擇。”此外,以線下維度來看,不同的范圍內也會對應不同的公立小學、公立中學。“這也是高思在社群中提供相關服務的核心邏輯。”
在原本的計劃中,高思會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社群提供本地化的線下課程體驗,目前,線下服務因疫情全部轉移至線上。
向前看一步,高思的“兩公里社群”也是線上線下融合招生的重要一環(huán)。
張持召認為,疫情讓機構認識到了搭建在線招生閉環(huán)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對于線下學校而言,這種能力是天然存在的,關鍵是要學會融合。“未來,機構既要具備線上、線下多層次引流的能力,也要制定后端的服務策略,比如通過社群陪護、通過線下去體驗。”
他建議:“對于線下機構而言,招生體系絕對不應是純在線或純線下,一定要推動兩者實現(xiàn)最大效率的配合。”
具體來講,機構要打造的是一個完整的招生閉環(huán),在這個鏈條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線上的效率更高,機構就應該積極擁抱線上,力爭把效率做到最大。如果線下轉化的效果更好,面向的用戶更為精準,那機構也要加強對線下招生業(yè)務的打造。
時間進入6月中旬,隨著公立校開學的地區(qū)越來越多,多地教培機構也進入了線下復課的實質性階段。
考慮到暑假氣溫、學生上課意愿等問題, 整體來講,在疫情期走到線上的機構,未來都將繼續(xù)做深線上課程。
在此前多知對樂之培優(yōu)的采訪中,劉祖相曾提到,將會堅持線上、線下的結合。“從暑期開始,我們的課程就會改成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形式,同時會把一些輔助性服務,包括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等環(huán)節(jié)放到線上。”
目前,高思已經針對暑假班課做好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預案。“我們做這個策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張持召告訴多知網(wǎng),幾個月線上課下來,一些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孩子未來可能會考慮留在線上。“針對這部分學生,我們會基于線上課程本身去持續(xù)推動產品的升級。”
對于未來會回到線下的孩子而言,其在疫情期完成了在線學習基礎設備方面的建設,也基本適應了在線學習的方式。 “未來恢復線下以后,我們還是會給這部分學生提供一些線上學習的短期課程、期中、期末沖刺測評。”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