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短視頻教育痛點依舊 教培機構窗口紅利期剩半年 但由于不像得到和樊登讀書會主推面向高知群體的知識付費內容,快手的客戶定位決定了它在內
原標題: 短視頻教育痛點依舊 教培機構窗口紅利期剩半年
但由于不像得到和樊登讀書會主推面向高知群體的知識付費內容,快手的客戶定位決定了它在內容上更傾向傳播實用和普及性的知識,推出的課程并非是針對某本書或某個教育理念的深入解讀,而基本屬于知識普及類內容的分享。

舉例來說,快手比較常見的課程包括《如何使用電腦軟件模擬宇宙》、《Excel速成班》等類型。
雖然快手課堂本身它滿足了下沉市場年輕人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習慣而受到千禧一代的歡迎,培養了一批忠實的付費用戶,但它的教育內容價值其實不算高。
而且碎片化教育很難讓學生形成系統性思考的習慣。而且由于快手平臺自帶的娛樂性屬性,讓一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在學習內容上,反而可能將更多關注放在彈屏上。
2018年11月,快手利用短視頻流量紅利實現了破億收入,在2019年10月實現由C端知識創作者到B端教育機構的升級,并在2020年迎來了第160萬位付費學員。
三億的DAU(日活用戶數)不僅讓北塔資本沈文博甘心犧牲每晚10點的休息時間,準時出現在快手聊天室,與網友熱烈地談論各種關于教育創業的話題,也引得了好未來、猿輔導等區域性教培巨頭的入駐,讓留給中小教培機構的窗口紅利期縮短到了半年。
雖然新東方等教培巨頭通過加入短視頻 + 教育后節省了獲客成本,并收割了一波流量紅利,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中小教培機構都能從短視頻 + 教育模式中獲利。
無論對短視頻能否成為在線教育的風口,還是教培機構能否把握難得的機遇成為紅利贏家,實現企業品牌提升仍是未知數。
也許中小教培機構可以通過打造名師的方式來重塑自身品牌形象。一名來自山東濱州線下教育機構,擁有10多年教學經驗的數學、物理老師,通過運營快手教學,實現了106萬粉絲,10余條爆款視頻和約2萬次的交易量。
同為短視頻平臺,入駐的企業之間也將經歷一輪殘酷的行業洗牌。對缺少像李勛這樣具有強個人IP網紅老師的教培機構而言,如何打造和培養具有獨特講學風格的名師團隊,推送符合千禧一代喜好的優質產品將成為決定企業能否在加速洗牌的行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而對于短視頻 + 教育能走多遠的問題,筆者覺得應該理性看待,一方面抖音、快手等平臺確實給了有實力和個人教學魅力的老師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能通過名師打造來幫助教培機構解決招生難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由于短視頻平臺開始的娛樂性定位難以保障教學深度,并存在割韭菜的嫌疑,想要真正靠短視頻平臺推出兼顧市場認可和深度的教育內容存在困難。流量紅利過去后,短視頻 + 教育能走多遠?這仍是一個未知的謎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