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知識付費產品,在知乎商業化中的位置 問答社區知乎至2019年,完成了4.34億美元的F輪融資,公開估值35億美元。 自2017年下半年組建商業化團隊(一
原標題:知識付費產品,在知乎商業化中的位置
問答社區知乎至2019年,完成了4.34億美元的F輪融資,公開估值35億美元。
自2017年下半年組建商業化團隊(一般而言,商業化團隊的目標是幫助公司增加營收、變現來源),知乎在營收數據上,沒有公布。但2018年推出知乎大學時,業務負責人張榮樂接受采訪時曾回應:“ 知乎營收主要還是靠廣告業務,去年(2017)、今年(2018廣告業務的)增長速度非常快”。
而且2018年末,知乎“重新調整組織結構”,前端業務重組為:社區內容事業部、會員事業部、商業廣告事業部。
從新的前端業務結構,可以看到:
起家的社區內容,是支撐起知乎商業形態的基礎,仍為重要部分。
調整不到半年的知乎大學知識付費產品的變現,納入探索中的會員事業部。
商業廣告是變現的重要部門,獨立事業部運營。
與之對應的是變現路徑,當時知乎核心變現是商業廣告,在不斷變動的、迭代的知識付費與會員產品更多是探索狀態、“探索型產品”。
商業廣告作為重要變現來源,可以從知乎PC端主頁看到端倪:問答內容之間,3~7條之間就會有一條廣告提示。主頁右側欄有2~3個廣告位。

隨著資本、頭部公司(供給端,eg得到、喜馬拉雅等)推動,消費者對知識產品的付費意愿增強。
近三年,知乎以鹽選會員為首的知識付費產品營收表現如何,它能否得到進一步增強?
抑或在當下,仍在不斷調整中,作為“探索型”業務?如2018年當時知乎大學負責人所言,當時的“知乎大學未有商業化壓力”?
對于2018年就達2億以上的注冊用戶的社區平臺,但后來又因為“社區用戶泛化、內容質量堪憂,社區氛圍下降、優質內容生產不足”,會員制知識付費產品,能否有效重新激活它在用戶與社區的活躍度?
要回答知乎的“知識付費”前景,除了不確定的單個企業經營實踐、資本、消費者端,不妨再來看看,具備共性的社區平臺,他們的變現邏輯如何?尤其是知識問答社區,到底答案仍然是商業廣告,還是其他形式:比如知識付費產品,是否具備更高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