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郭敬明很懂 怎么為初中生造一個綺麗的夢 2010 年,郭敬明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他簽約了近百個文字、繪畫作者,為每位簽約作家
原標題: 郭敬明很懂 怎么為初中生造一個綺麗的夢
2010 年,郭敬明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他簽約了近百個文字、繪畫作者,為每位簽約作家配備專職編輯,最世旗下的《最小說》、《最漫畫》等平臺是他們開設專欄、接受采訪、發表連載的平臺。同時,還安排不同的作家與作家、作家與漫畫家等組合合作出書,形成品牌合力,打造 " 商業帝國 "。

某種意義上,郭敬明是大眾記憶里最早進行 " 創作者偶像化 " 的人。最世旗下的小說作者、插畫師、攝影師都可以被塑造成偶像,甚至連郭敬明的助理都擁有自己的粉絲。在粉絲經濟的推動下,作家經紀業務成為最世文化盈利來源之一,簽約作家的作品版權也成為最世文化的核心資源。《外灘畫報》曾報道稱,最世文化旗下簽約作家每年為圖書市場貢獻 2 億元。把最世文化稱為一家偶像藝人經紀公司,并不為過。
十年前," 打造人設 " 的營銷策略在娛樂圈也還不算普遍,而郭敬明已經深諳如何包裝個人形象,并利用 " 粉圈思維 " 運營作者。
曾經的忠實粉絲回憶道:" 那時,他們上到作者下到員工,能叫上名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設。每期雜志定時營業,十分吸引當時的我。"
" 人設很多樣,高中輟學文藝女、巴黎留學女高知、常住澳洲居家男、冰冷內斂男寫手 …… 郭敬明真的是商業鬼才。"
最世文化的運營思路滲透在各種細節之中。露臉的作者們應當容貌姣好;每年帶領作者們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團建,倫敦、神奈川、臺北、吉隆坡、法國等等,再把出游記錄作為書籍出版,打造《下一站》系列,激發讀者們對于 " 外面的世界 " 的向往;每期雜志最受歡迎的板塊之一是編輯部的分享,作者之間互相吐槽、分享好物、點評作文,打造作者個性,建立作者之間的關系網;舉辦文學比賽選拔新人,而讀者需要購買雜志寄回投票來 "pick" 自己喜歡的作者 ……
最世文化《下一站 · 那不勒斯》宣傳圖
無數年輕輕輕的少男少女們都渴望著:有一天,他們能到那個擁有 LV、GUCCI、AMARNI 的 " 夢幻之都 " 上海,踏入最世文化的辦公室,成為這個 " 洋氣、高級、精英、小資 " 團隊中的一員,見到追逐已久的偶像作者們,過上向往的生活。
他們購買的不只是一本雜志、一部小說,而是郭敬明團隊為他們精心打造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