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新教師的專業特性決定發展機制內容與原理 嚴運錦、趙明仁綜述了機制的內涵,認為教師學習與發展機制應從社會學視角研究.機制就是行為主體圍繞
原標題:新教師的專業特性決定發展機制內容與原理
嚴運錦、趙明仁綜述了“機制”的內涵,認為教師學習與發展機制應從社會學視角研究.機制就是行為主體圍繞特定工作系統的目標來揭示事物運行規律和本質,不僅包括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而且包括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和功能.新教師發展機制不僅關涉個體因素,更受系統中組織因素制約,是協調各要素關系以達到發展目標的運行過程與原理,發展機制由其專業特征、工作特性所涉及要素決定.

教師職初階段的突出特點是“驟變與適應”,特別關注專業發展結構中的最低要求——專業活動的“生存”技能,即“站上講臺、站穩講臺”.充滿變數的課堂情境、有待熟悉的工作環境,尤其是由學生向教師的身份轉變,均給他們帶來始料未及的心理沖擊和挑戰.當下大多數新教師除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外,還有“跑腿兒”、接受培訓等其他任務,忙碌且同時專業技能缺失、經驗不足使他們“疲于應付意想不到的各種突發狀況”、經常處于“現實打擊”之下.但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新教師學科知識、信息技術知識豐富,學習愿望與成長動力十足,愿意實踐探索、反思學習而快速成長,即面對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研訓任務既“怨聲載道”又“受益匪淺”,這些構成新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既忙碌又不適應工作的現實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呢?需要相應政策、制度與機制解決.
新教師的工作內容、方式具有明顯的模仿性、規范性和體驗性.例如日常工作中的學科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組織實施,班主任工作及班級管理等,新教師完成這些任務往往需要按照規范流程、模板進行,并參照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樣例,即具有模仿性、規范性特征.體驗性指主體完成工作必須經歷“具體經驗、反身觀察、抽象概括、主動檢驗”等過程,新教師經歷“關鍵事件”則體驗更深刻,積累經驗的數量與速度遠高于日常教學.因此評價標準、操作流程、規范樣例、關鍵事件等對新教師發展非常重要.
前述新教師的專業屬性決定其成長有特別機制,本研究以提升新教師“站穩講臺”“教書育人”能力為目標,基于庫伯經驗(體驗)學習圈理論,構建“標準導向下任務驅動的新教師發展機制”以提升新教師發展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