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2021年將首超900萬人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原標題:2021年將首超900萬人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沖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于去年。
同時,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就業情況好于預期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只有疫情影響,也有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吳愛華表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這些因素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
首先,疫情防控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不能面對面接觸,尤其是在今年二三月份期間。同時,線上工作需要大量畢業生,很多網絡企業想招聘卻進不了校園,學生和企業都很著急。
其次,高等教育普及化效果在今年開始顯現,畢業生規模接近874萬人,比上年高出幾十萬人。
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期,必然伴隨著行業動態調整,特別是部分去產能、去庫存行業就業需求走弱。
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出臺了很多措施,在升學擴招、基層崗位、畢業生參軍入伍等相關領域采取了支持就業的十大行動。目前,2020屆畢業生就業結果總體穩定、好于預期。
高等教育有力支撐經濟發展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人。這兩個數字表明我國已經實現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到普及化階段的跨越,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劉川生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但也要看到,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大學生數量大幅增長,就業形勢就會發生變化。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再下一屆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對此,吳愛華認為,一方面要看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另一方面也要尋找新機會。
“總的來說,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每年GDP的增長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吳愛華說,在我國整體人口中,大學生比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美國有3億多人口,其中有1.4億名大學生;我國14億多人口中目前也只有1.7億名大學生。再有10年左右的時間,隨著1億多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就會有3億多名大學生。如何配置這些人才資源,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將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