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教育信息化改革當前 智慧教育要解決人的問題 在鄭州市第二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二中)校長姜波看來,取得信息化改革成果并非易事。他坦言,
原標題:教育信息化改革當前 智慧教育要解決人的問題
在鄭州市第二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二中”)校長姜波看來,取得信息化改革成果并非易事。他坦言,前些年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并不像現在這樣被看好,尤其是在河南這樣的中部地區和高考大省,想要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實現教育信息化并不容易。

智慧教育要解決人的問題
一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能沒有信息化環境的支撐,而信息化校園環境的建設不能單憑學校之力。姜波認為,學校許多工作的開展必須和家長達成共識。否則,學校想開展建設,但家長不理解不支持,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事實上,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家長們往往態度不一。
“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學生的學業表現有一定的關聯”,姜波提到,“如果一個學生的學業表現持續‘出現狀況’,老師再繼續使用這些技術和設備,有的家長就會提出反對,將原因歸咎為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認為是技術影響了學習成績”。
有觀點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于自控力差的學生來說,利用信息化工具輔助學習弊大于利,甚至有人提出通過限制學生的活動以解決課堂分心的問題。但在姜波看來,這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學,真正的信息化應該是完全開放的。不但不應該限制學生的活動,還應該引導學生去檢索探究。“錯誤的并不是技術,而是使用它的方式”。
姜波舉例到,老師可以通過設置規則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當學生在不合適的時間瀏覽了不合適的信息或課堂行為表現不規范,將會受到“懲罰”。也就是說,相比于限制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技術才是王道。
對于智慧教育,姜波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要理解智慧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智慧,然后才是教育。所謂智慧,就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因而,智慧教育就是把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通過教育的方式體現出來。
由此看來,智慧教育更重要的是解決人的問題。即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和技術來解決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問題,以促進課堂轉型,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最終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姜波談到,智慧教育這一概念雖然沒有提及“技術”一詞,但是技術不可或缺,它們是融合共生的關系。技術不應該成為噱頭,應該以人為本。為什么要用技術?用到什么地方?解決什么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技術如何助力個人發展?如何實現技術與人的融合、創新和發展?這些才是智慧教育應該深度考量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