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主動與被動離開的年輕人 K12第一次進入集體面臨危險的境地 先是在6月1日,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
原標題:主動與被動離開的年輕人 K12第一次進入集體面臨危險的境地
先是在6月1日,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當天,好未來(學而思)、新東方、作業幫、猿輔導等15 家教培機構,因存在虛假宣傳或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被市場監管部門處以頂格處罰,合計罰款 3650 萬元。
這波調整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銷售相關的崗位。陶晨毅說,想要快速從線上獲取流量,以擴大市場的在線教育企業中,社群運營、輔導老師、銷售已經成為勞動密集型的勞動力,“這其中一部分屬于冗余的狀態。”
她打比方說,假設依照公司穩定的現金流預期,要招10萬個學生,快速擴大市場,流量端可能就需要觸達100萬個目標學生。為了能與學生達成更好的交流狀態,必須提前儲備好相應的人力,否則流量進來就浪費了。
一位從事品牌投放的行業人士告訴Tech星球,所有“巨惠”、“秒殺”字眼的廣告詞在法務處都會被駁回,限制使用,在線教育機構過度營銷或者虛假廣告的管控越來越嚴格。與此同時,信息流廣告、電視廣告、乃至線下地鐵電梯廣告都被大范圍暫停。
裁員的信息在5月開始席卷整個在線教育行業。一張被廣為傳播的圖片,顯示的即是在微博上打入“裁員”兩字,跟隨出現的是各大在線教育公司。
胡欣宇很不幸,成為了裁員大潮的親歷者。線上投放成本激增,再加上監管上的措施,一部分公司把思路放在線下地推上。
胡新宇所在的在線教育公司,做OMO,既是加盟的模式。他的工作就是去到全國各地不同的城市做會銷活動,賣課程電子設備及教室安裝服務。他剛來時,這還是一個新業務,但城市沒跑幾個,會銷的策略就停了。公司沒想清楚業務模式,很長的時間里,“我們一直在集體摸魚,包括大領導。”
領導提前找了部門的每個同事,告知了裁員的可能性,通知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可以提外出找新的工作。4月底,壞消息來了。
找新工作的過程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期間,胡新宇曾經面試過一些別的教育機構,但多是新開展的業務。當他詢問對方,組織架構是什么,將來可以做什么時,收到的回答就是“正在搭建,你來了就可以運行。”
他在這樣的新業務擴張上吃過虧,不愿意再冒險。果斷轉行,做起了與教育毫不相干的工作。胡新宇很明白,在業務擴張時,他們需要沖鋒陷陣,但在線教育的極不穩定性注定了,“更多時候不是在做教育,而是一種資本運作。”
到6月下旬,胡新宇更新了一個新動態。他所在的前教育公司裁員比例,從30%上升到50%,更多人被踢出了這場擴張游戲。
裁員的同時,招聘也從未停止
Larry在教育行業待了四年,行業的不穩定情緒,正蔓延至他和身邊的人身上。
他所在的頭部教育機構,公司內風平浪靜,但媒體不斷爆出裁員相關的訊息。“大家很慌,害怕失業,后來就漠然了,無論行業環境變化還是裁員都無法控制。”
Larry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活動、引流、轉化,但目前為止,活動幾乎都處于停滯的狀態。不少人開始謀求后路,有人開始做簡歷,考慮轉行的,都在看自己有哪些技能,適合那些行業。他已經設想好了一條退路,轉行也未嘗不可,“去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這樣的大公司做產品運營。”

劉瑾離開在線教育行業后,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他直接的感受是,一批K12公司的員工正在涌進其他行業。他們正在開放招聘的崗位,與K12并不對口,K12運營主要偏向社群轉化,而他們需要的是App的增長運營,但最近,他突然收到了很多K12公司的員工簡歷。
更早一些,劉瑾在一家成人商學院任職。他直接的感受是,K12是高頻剛需,按現下的打法,沒有太多在內容能發展的空間。而成人商學院是低頻非剛需,內容發揮的空間更多,成就感也更足。
一位在線教育行業人士做了一個比喻,過去的教育機構更依賴口碑傳播,更像商業化電影的邏輯,但現在,在線教育授課更像做爆款短視頻的邏輯,找到學生和家長的痛點、嗨點和興奮點。最終衡量優劣的,是身份多樣的銷售們如何完成一輪又一輪的開單、簽單、追單、光單。
由內部人士扮演的“劇本群”,自導自演的成績曬單反饋截圖,在話語中絲毫不掩蓋的焦慮傳遞,都是外行人眼中的新鮮事,而張嘉和大多數行業中的人,對此早已經習以為常,她形容為“心知肚明的常規操作,正常的運營手段”。
這種野蠻生長,在過去兩年行業的飛速增長中,已經滲透至各個細微之處。對行業的現狀充分知悉,并參與過一些特殊運營手段的張嘉,最終還是離開了。
過去一兩年,在線教育是互聯網中,名副其實的熱門大方向之一。但現在,線上廣告大多停了,大公司的地推崗位暫停招聘,不斷有人從行業中被迫離開,從一家在線教育公司,轉到另一家。時運不濟時,則很可能會遭遇接連兩次的裁員優化。
不斷有年輕人,帶著未酬的志向,離開了這在裁員消息反復爆出的戰場。但是,在線教育平臺的新崗位的招聘也從未停止。
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現在的在線教育行業,正處在一個復雜又重大的轉折點。教育新人與“舊人”在這樣的節點上交替,深入一場又一場的行業競爭,等待從那里再撕出一道新的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