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守護孩子,讓《失孤》不再重演 近日,電影《失孤》中尋子父親的原型郭剛堂,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與失散24年的兒子郭新振團圓。這一消息讓廣
原標題:守護孩子,讓《失孤》不再重演
近日,電影《失孤》中尋子父親的原型郭剛堂,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與失散24年的兒子郭新振團圓。這一消息讓廣大網友興奮不已,有網友表示,現實里的團圓彌補了自己看電影時的遺憾。我們在為郭剛堂父子高興的同時也不禁思考,如何才能守護好孩子,讓《失孤》的悲劇不再重演?

公安部的通報顯示,自公安部開展“團圓”行動以來,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2609名,其中時間跨度最長的61年;偵破拐賣兒童積案147起,抓獲拐賣犯罪嫌疑人372名,各地組織認親1200余場。每個孩子都牽動著整個家庭,郭剛堂是位負責任的父親,同時也是位可憐的父親。本該好好享受天倫之樂的他,因人販子的拐賣而飽受煎熬。他用24年的青春,走過萬里,苦苦追尋。更讓人痛心的是,還有更多的人經歷著和郭剛堂一樣的痛苦。他們或是劫后心有余悸,或是仍在未知的路上尋找,抑或是早已心灰意冷。拐賣兒童危害的早已不單單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也是一顆“毒瘤”。我們要行動起來,剜掉頑疾,守護好孩子。
加強防拐安全教育,筑牢自我保護基礎。調查顯示,6歲以下的兒童因識別犯罪能力低,對原生家庭記憶不夠深刻而成為被拐賣的重點。犯罪分子從來不會覺得孩子小,因此防拐安全教育要從小開始。家長要教導孩子牢記家庭地址、父母的姓名、電話號碼等信息,告訴孩子沒有父母的通知絕不能跟陌生人走等。
完善信息識別系統,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在“團圓”行動中,公安部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廣泛收集了失蹤被拐兒童和父母的照片、DNA等信息,實現父母身份信息核實、疑似被拐人員情況核查等工作,因此技術手段是依托,“人臉識別”、“大數據”平臺的完善,將助力打擊違法犯罪。
加大普法宣傳,從根源上斬斷買賣鏈。沒有買家、無法獲利,自然就沒有人鋌而走險拐賣孩子。據調查,收買被拐賣兒童的人大多生活在偏遠落后的地區,他們法律知識淡薄,對《刑法》中拐賣兒童的規定并不了解。因此普法宣傳勢在必行,人人都要做到懂法、守法。
守護孩子,讓《失孤》不再重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對拐賣行為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