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少兒美術培訓行業也因此開始了格局重塑,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美術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倡導自由和創新的科目,課程內容豐富多樣、百
原標題:少兒美術培訓行業也因此開始了格局重塑,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美術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倡導自由和創新的科目,課程內容豐富多樣、百花齊放,學員以4-8歲為主,客戶生命周期一般在4年左右,非剛需,從業人員以藝術畢業生為主。有全國美術等級考試和高考藝考兩大國家統一和認可的出口。影響續費的因素眾多,包括但不限于學生是否喜歡、機構老師水平、學習效果、價格,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學生是否喜歡。
K12學科培訓機構從業人員以各大高校文化課畢業生為主,在高考升學這一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科培訓屬于剛需,內容依據國家統一的教學大綱進行課程體系研發,客戶生命周期可以長達12年。影響續費的因素眾多,但提分最關鍵。
K12學科和少兒美術的差別體現在日常教學場景中就是,學齡前兒童上課的首要目標是喜歡老師,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學員跟著課堂節奏走。當學生愿意主動和老師分享零食、說悄悄話,意味著這位老師已經獲得了學生信任。
那么,在K12學科培訓行業經過驗證的運營邏輯、管理方法,是否適用于少兒美術教育?若不適用,又該如何調整?
在睿藝此次調研的幾家少兒美術教育企業,對K12機構跨界轉型做少兒美術教育,表達出了共同的擔心:K12機構轉型美術會加劇行業競爭,少兒美術培訓市場現有體量是否能容納這么多機構轉型?有部分業者已經取消了大幅擴張的規劃,保存彈藥,以免被擠出市場。

但影響轉型最大的因素還是政策。
國內部分地區要求非學科機構獲得辦學許可證,同時不再新批學齡前兒童校外培訓。
比如,廣東省教育廳指出,全省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對于開展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參照相關要求進行審批,發放辦學許可證。山東的濟南和青島已經明確了不再審批新的學齡前校外培訓機構。
根據業者提供的信息,其在山東濟南的校區已經通過當地文化和旅游局審批的新辦學證明,并且明確了辦學內容是美術、書法藝術類培訓(除面向學齡前兒童)。
這意味著,少兒美術培訓的門檻進一步抬高,并且對于以4-8歲為主的美術教育機構來說,校區目標生源少一半。
校內,全國各地的課后托管大勢拉開,學生在周一到周五會在學校參加校內托管,一部分學生會參加校內的美術課后班。生源又被分流一部分。
市場宣傳層面,已經明確主流媒體、新媒體以及公交車站和地鐵等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臺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夸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制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
所以,包括少兒美術在內的素質類培訓正在逐步向學科類規范。
無論是“雙減”政策下被迫選擇還是未雨綢繆、主動規劃,轉型從來不是一個動作,新業務上線并不是轉型的結束,而是轉型的正式啟動。對于仍然計劃深耕教育培訓行業的創業者來說,再難也要做。
少兒美術培訓行業也因此開始了格局重塑,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