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是什么讓年輕人們點燃了第一根煙? 是什么讓年輕人們點燃了第一根煙?他們可能自己都說不清。 但若問他們,是什么時候開始點燃的,有數據
原標題:是什么讓年輕人們點燃了第一根煙?
是什么讓年輕人們點燃了第一根煙?他們可能自己都說不清。
但若問他們,是什么時候開始點燃的,有數據指出,我國有七成煙民的吸煙經歷始于校園階段。
美國國家吸毒研究所近日發布的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吸電子煙的學生比例比此前翻了近一番。

在這一群體中,大學生的表現又尤為“亮眼”。脫離了父母的“管制”,擁抱著更廣闊的新生活,有人成了更自由的“老煙槍”,玩弄著水果味、蒸汽大煙霧的新潮電子煙;也有人成了新晉煙民,開始體驗吞云吐霧的快感。
而對于另一群人來說,二手煙,則成了繼deadline、掛科后的又一大夢魘。
“都是成年人了,吸煙是我的自由”
在大學這座熔爐里,一根香煙并不難被點燃。
放在二十年前,二十歲抽煙喝酒燙頭,多半是別人眼中前途暗淡的街頭混混。但在當下,無論是城市商圈,還是大學校園,手銜香煙、吞云吐霧似乎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潮流。
誰的青春不燙頭?圖/《心花路放》
其實,曾經的非主如洗剪吹,火星文,和如今的CBD煙酒文化本質不無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年輕人亞文化的具象符號,是新奇的嘗試,也是他們信奉的社交門檻。
有大學生煙民就認為,“吸煙是一種社交的需要”、“遞支煙,借個火,有時氣氛能融洽不少”……
但抽煙和穿衣不同,再地獄搖滾風的衣服都傷不了你半根毫毛。但一根煙就能實實在在往你的肺里鑿一個小洞。
即便對此心知肚明卻依然開火的點煙者,多半有比社交認同更深的理由。
“解壓”、“心理需求”,是他們燃起香煙的另一托辭。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歲以上抑郁癥患者中大約43%吸煙,沒有抑郁癥的人中吸煙人群的比例僅為22%。
被調查的人群中,抑郁癥越嚴重,吸煙人群所占的比例就越高,戒煙的概率也更低。
二手煙.gif
而對于大學生們來說,在大學生活里,讓他們郁悶到要用吸煙來緩解的糟心事,那可就太多了:考試掛科、畢業焦慮、感情不順、社交遇到難題……
甚至有人必須通過吸煙才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也同樣有人覺得,吸煙純粹就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平常的生活習慣罷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尊重一下彼此的生活方式,有那么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