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學里刮起了借分的風!學生隨地撿錢 網友直言:這錢真不該拿 如果學生們能因此好好學習,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自然是好,但如果有些學
原標題:大學里刮起了“借分”的風!學生隨地撿錢 網友直言:這錢真不該拿
如果學生們能因此好好學習,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自然是好,但如果有些學生本末倒置,利用這些時間想一些旁門左道,最后真的等分數出來以后,也會感到得不償失,就例如,在大學期間曾“借分”的學生。
大學里刮起了“借分”的風,學生隨地撿錢,網友:這錢真不該拿!
有學生發(fā)動態(tài)表示,撿了20塊錢,但接下來卻發(fā)現事情不簡單,打開之后發(fā)現上面寫著:“同學,這錢撿到的就是你的了,但是期末借點分數,謝謝”,換里話外意思就是要拿錢買其他學生的分數,隨便誰的都可以。

看到這里,筆者忍不住好奇:現在還有借分數這一說法?但事實上,并不是一位同學經歷的這種事,還有很多同學都有相似的經歷,可能是10塊、20塊、50塊大小不一,但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考試中借點分數。
不得不說,學生們這一招真是絕了,也不知道最開始是誰先想出來的,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少學校的學生都開始效仿,也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學生被迫借分,就是不知道拿起來之后再放回去還來得及嗎?

“這分可不能隨便借”,大學生突然流行起“借分”,評論區(qū)回復耐人尋味,看到這則消息的網友表示:這錢真不該拿!因為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不恰當的做法,無論迷信與否,都顯得有些不正當了!
確實有些時候學生撿起錢也并非為了據為己有,大多數情況下,交給學校的老師或是發(fā)個表白墻,也能很快地找到失主,如果是那些好心的學生,本來沒想自己占有,撿起來后卻發(fā)現這些話,想必一定腸子都悔青了。

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學生為了不學習也能通過考試費勁了心思,連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都做得出來,期末考試中還不會有什么好的表現,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難道好好復習很難嗎?
明明只需要好好復習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何學生還會如此大費周章?
其實在我們看來,只要學生們這一個學期都認真學習,即便不能考高分合格,也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期末考試成績還與學生平時課堂表現有關,所以一般沒有什么特殊情況,老師大多數都不會讓學生輕易掛科。

而擔心自己掛科的學生往往是那些經常逃課的學生,平時沒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自然課堂分數也不高,加上筆試又考不好,老師自然不會留情面,對于老師來說,學生逃課導致的掛科,一點也不值得同情,所以這類學生還是比較像是“借分”的學生之一。
還有一類學生就是學習比較好,但是也特別要強的學生,在考不過其他同學時可能就會選擇“另辟蹊徑”,但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學生,都不應該效仿這種行為,既損人又不利己,畢業(yè)以后自己也會嘲笑自己可笑的行為。

還有一類學生,可能是怕期末試卷太難,所以才出此下策,其實只要學生有方法的學習,不光能應對考試,還能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為將來考證做好鋪墊,何樂而不為呢?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學生要利用好寶貴的時間,爭取多拿幾個有用的證書
其實,對學生們影響最深的還是專業(yè)課,而往往這些課程也會安排最多的課節(jié),所以說學生們一定要當回事,其實以學生們大三時期的能力,已經可以考相關的證書了,無論是初級還是入門考試,都有必要參加,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學生們還能在上大學的時候輔修自己喜歡的課程,同時也能為拿下其他證書做準備,例如英語四六級證書等等,實在不行的話,還能蹭其他班學生的課,總比逃課吃喝玩樂,要有意義的多。
學姐想說:學生們在大學期間的成績如何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有關,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自己的專業(yè)時,都是從零開始,所以學生們要認清現實,不要再想一些亂七八糟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分數了,學到的知識是自己的,花費再多時間也值得,你覺得呢?

話題討論:你有沒有過相似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