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參培率20%,考培市場也跟著熱了嗎? 市場發展前景怎么樣? 十年來,我國教資考試報名人數由最初的17.2萬人次躍升至2021年的1144.2萬人次,報考人
原標題:參培率20%,考培市場也跟著“熱”了嗎? 市場發展前景怎么樣?
十年來,我國教資考試報名人數由最初的17.2萬人次躍升至2021年的1144.2萬人次,報考人數實現10年翻66倍。在許多職教公司,教資及教師培訓業務成為主要營收來源。隨著報名人數的持續上漲,考培市場也相繼升溫了嗎?市場將迎來怎樣的發展前景?

一、教資十年,報名人數暴漲66倍的背后
我們國家的人有多熱衷于當老師?教育部近期公布的數據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據教育部透露,十年來,我國教資考試報名人數由最初的17.2萬人次躍升至2021年的1144.2萬人次,報考人數實現10年翻66倍。據悉,上述提到的1144.2萬人次中,有800萬報名者是非師范生,也從側面體現出“教資”報考熱。
只單一從縱向來看教資報名人數增長這件事,或許缺乏一些直觀的感受。以近幾年同樣持續升溫的國考報名人數和考研人數來作對比。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為151.2萬人,考研報名人數為377萬人。首先,教資報名人數從總基數上便超越了國考與考研。

近年來國考、考研、教資報名人數增長圖
(注:2022年教資報考人數數據暫時缺失)
若以十年為一期來看,國考報名人數較2011年增長了約50% ,考研報名人數較2011年增長了約150%,教資報名人數較2011年增長了6652%。
二、教資報名熱,培訓市場升溫了嗎?
橫向對比來看,教資考試確實熱度不小。但同樣留給考培市場一個問題,教資考試培訓這門生意也像其報名人數增幅一樣欣欣向榮嗎?
不容忽視的一個事實是,教資及教師類的招錄培訓業務在頭部職教機構營收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與公務員、事業單位業務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營收支柱。
財報數據顯示,中公近三年來(即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下同),教師資格培訓及教師招錄營收占比分別為16.02%、11.61%和17.38%;粉筆教師資格證及招錄類培訓營收占比分別為5.5%、8.4%和10.3%。
不過,雖然教資每年報名人數增幅遠超公考和考研人數,但實際營收和利潤卻比不上公考、考研的業務大盤。總體上看,教資培訓市場規模擴大速度要落后于其報名人數增長速度。報名人數增幅快,只能說明該業務板塊潛在市場比較廣闊,未來還有增長空間。
但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該業務的市場參培率和客單價。市場參培率大概率由考試競爭激烈程度來決定。若人們從感知上認為參加這場考試難度大,競爭對手又很強勁,那為了保險起見,就會選擇考培機構產品。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每年公考、考研前,總能沖上一波熱搜,年年營造一種“史上最難一屆考生”的氛圍。
2022年公務員省考筆試的競爭比約為36:1,國考的競爭比更是高到68:1;2022年研究生考試的報錄比從五年前的3.1:1升至4.1:1。
相較于上面提到的兩類考試,教資考試的競爭色彩就沒有那么強了。教資考試是合格性的考試,各個地區的通過率不盡相同,低一點的百分之十幾,高一點的百分之四十,激烈程度遠低于公考和考研。
由此導致三項考試的市場參培率呈現出較大差異,綜合研究機構報告和行業人士的估測來看,2021年國考筆試的參培率約為40%,考研筆試的參培率約為33%,教資、教師招考的參培率約為20%。
協議班在職業教育賽道已成為常態,通過這一模式,大大提升了職教考培的客單價。據悉,公考培訓賽道協議班收入占比已經提升至60%左右,在定價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
通過對比中公、粉筆、華圖三家頭部職教機構網站所提供的課程價格,不完全統計下,國考筆試協議班的平均價格約在2.45萬元-4.91萬元,事業單位招錄筆試協議班的平均價格在1.83萬元- 2.58萬元,教資筆試協議班的平均價格在1280元- 1980元。這三家企業在行業中的議價能力要遠超于同行,對其他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來說,通常在教資考培上的定價會更低。
相較于其他種類的考試,教資考試培訓不僅在客單價上偏低,其用戶參與協議班的意愿也沒有那么強烈。有同學表示,教資考試的內容沒有那么難,靠自學和考前突擊就能通過考試。相反,職教機構提供的一些價格較低、用來引流的課程資料、考試小程序更受用戶歡迎,購買數量遠超協議班。更有甚者,在職教公司吸引公考等用戶或處理協議班退費時,將教資考試課程免費贈送。
一般而言,線下面授班的客單價也較線上會更高,能夠直接影響公司的收入,但教資考培市場面授班參與比例卻不甚理想。以面授業務比重更高的中公為例,今年上半年,其教資及教師招錄面授培訓業務的占比約為17%,低于同期公務員招錄面授培訓的32%,事業單位招錄面授培訓的20%。該數據還是中公近些年下滑最嚴重的數據,公務員招錄培訓的面授班業務曾長期占據頭部職教機構營收接近一半甚至更多。如2020年,中公公務員招錄面授培訓占比為56.14%;2021年,中公公務員招錄面授培訓占比為48.74%。
線下面授、協議班參與比例低再加之客單價不高,這就注定目前教資屬于輕量級的業務,利潤空間不大,向其他考培業務轉化的效果也一般。
疫情影響下,職教板塊的考試出現了延遲或取消,導致市場上的培訓需求有所下降。教資考試業務雖在退費方面波動不大,但由于培訓需求下降,市場競爭加劇,包括頭部機構在內的一些公司的客單價呈現出下降趨勢,這對于市場而言絕非好消息。
綜上而言,社會層面的教資報考熱,并不代表考培市場熱,但教資考試市場確實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長遠來看還是呈增長的大趨勢,打通教資考試、教師招聘、教師培養等一系列業務,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客單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