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25 歲媽媽賠上性命生孩子到底值不值? 我認為人生要是圓滿, 就是有個孩子。 這是 25 歲的吳瑩, 面對鏡頭說的第一句話。 對絕大多數女性來說
原標題:25 歲媽媽賠上性命生孩子到底值不值?
" 我認為人生要是圓滿,
就是有個孩子。"
這是 25 歲的吳瑩,
面對鏡頭說的第一句話。
對絕大多數女性來說,這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奢侈的愿望。但吳瑩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已經被醫生診斷 " 絕對不適合懷孕 "。在此之前,她結婚兩年,已經流產過兩次。
這是吳瑩第三次懷孕。她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來到上海仁濟醫院婦產科求醫,執意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

這是真正的生死關頭。
最近國產紀錄片《人間世 2》火了起來,它帶觀眾直面人世中生老病死的冷酷現實,感受生死線上的驚心動魄,讓人直呼 " 不敢看 ",可是又忍不住去看。
在看之前,我大概瀏覽了下網友們的評論,可以看出大家對這些孕婦是滿滿的難以認同 :
片子開頭的這一幕,似乎在拷問著我們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讓女人以命相搏?我們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1
為生兒子出血如泉噴
體內血換了三遍
38 歲的林琴,已經有兩個女兒。但她還想再生一個兒子,原因是她們那兒仍有 "重男輕女" 的思想。
在此之前,她已經做過兩次剖宮產。在被醫生明確告知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林琴第三次懷孕了。
這次懷孕,胎盤還是長得不好,醫生診斷大出血概率非常高。
可執著于生兒子的她,還是決定生產。
當孩子從體內取出,胎盤完成剝離后,預料之中的危險如期而至,一場惡戰開始了。
雖然她已把孩子生下,但可怕的大出血來了!
" 像噴泉一樣,可以用噴射來形容,就是一股血是直接噴出來的,而且都是這么粗的血柱,幾分鐘內幾千毫升的血,馬上就沒有了。"
如果僅僅是流血多也就算了,情況可怕到醫生都緊張不已,說這是她見過的 " 最可怕的一個 ":
為了產婦的性命著想,醫生做出了一個殘忍的決定:切掉子宮,徹底鎖掉子宮的出血點。
在和死神賽跑的過程中,醫生反復催促助手:" 你去跟他談,你再跟他談。"
這說明子宮難保的情況早已和家屬談過,但家屬不同意切除子宮!
現在她們家有 2 個女兒,1 個兒子也成功誕生,但家屬還堅持留子宮,意味著他們只是把女人當作一個生育的機器,想讓林琴以后繼續為這個家生兒子。
以后生更多的兒子,竟然比自己老婆當下的性命還重要?這實在令人心寒。
好在醫生態度足夠強硬,最后讓家屬勉強簽下了字。
而在簽字前一刻,林琴丈夫還在猶豫想留子宮:"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其他家屬也顯得冷漠如冰。
當林琴的命被救回來,她出的血量超過了 1 萬毫升,相當于體內的血換了 3 遍,或者說去鬼門關走了 3 回。
最后活過來的林琴感慨了一句:" 其實我覺得,還是做男的好,就至少不用遭那么多的罪。"
我也實在為她感到心痛,一個大活人為這個家生下 3 個孩子,在瀕死之際卻沒有家人給她半分的心疼,性命還差點丟在這家人手里。
為生兒子,付出這么多,真的值得嗎?" 重男輕女 " 的思想什么時候能在大地上絕跡?
2
明知不可以生
為了 " 圓滿 " 而賠上性命
對林琴來說,幸運的是,雖然失去了子宮,但她好歹保住了命。她賭贏了,但是,萬一輸了呢?
25 歲的吳瑩決定冒險生子的時候說,她愿意拼一把。
她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被醫生判定為 "妊娠禁忌癥",意思就是完全不宜懷孕。在此之前,她已經流產過兩次。
這是她第三次懷孕,不論是老公還是自己親媽還是公婆,全都反對她生下孩子。但她又哭又鬧執意要生,在 28 周時來到上海仁濟醫院婦產科求醫。
吳瑩卻有自己堅定的理由:
好吧,沒親歷過她的視角,我們很難去評判什么。
她說:"生個孩子,才覺得人生圓滿。"
孕期 7 個多月,她的心臟再也不能負荷了,醫生決定手術取出胎兒。
手術前接到爸爸的電話,吳瑩哭了,說出了一句:我害怕。
手術如期進行,剖宮產不算大手術,但大的節點在于拿出胎兒的那一瞬間,吳瑩體內的血液循環將發生重大改變,原本就脆弱的心臟,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早產的孩子,體重只有 1005g,出生后送去了小兒重癥監護室,而吳瑩,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持續下降的血氧飽和度,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悲觀。
幾天后,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也沒能挽回她的生命。
鏡頭拍到她媽媽跌坐在地上,喃喃地問著:
而她拼了命想生下的孩子,到最后連一眼都沒有看到。
當垂危之際,她有后悔嗎?父母稚兒,今后怎么辦?
唯一讓人安慰的是,孩子雖然瘦小,但是各項體征都很好,只是一出生就失去母親的命運,讓人唏噓。
人們總以為醫生能夠妙手回春,總以為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 " 危重孕婦搶救中心 ",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孕婦過來,尋求醫生的幫助,讓他們能拼上一把。
腦積水的二胎媽媽饒美玲需要開顱,她卻還要為了孩子碰碰運氣。
楊彩麗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她卻說做好了拼命的準備,因為 " 作為一個女人,不生孩子有點不完整的感覺 "。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就像林醫生說的,她們要生孩子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家庭的完整、對丈夫的愛、或者迫于其他的壓力,一定要冒險。
可是,"醫學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的人,可能就是下不了那張產床。
冒險生子的母親,很難說她們是母性的偉大,還是生命的賭博。
吳瑩去世后,林建華召集了產科的醫生開會,她說:
" 妊娠禁忌癥,就是絕對不能懷孕。這給我們什么教訓?從我們醫生的角度,面對像吳瑩那樣嚴重的不適宜懷孕的情況,一定要反復談、往死里談,告訴他們嚴重的后果,跟他們講這些慘痛的案例。
生或不生,確實是一個女人的權利,可是,當她們一句句說出 " 有了孩子才圓滿啊 "、" 我要是生不了孩子你會跟我離婚嗎 " 這樣的話時,我們就知道,生不生,從來不是一個女人自己單純的決定。
在這樣的故事面前,我們不想用 " 為母則剛 " 來美化女性為生育所受的苦難,只想說,女人的價值,并不系于生育。
做不了母親,你還可以好好做一個妻子、做一個女兒,做一個有自我成就的人。
25 歲的吳瑩,已經帶著 " 生個孩子才圓滿 " 的執念,離開這個世界了。可是,沒有了生命,還有什么圓滿呢?
最后的最后,我們想引用導演說的一段話:
" 從紀錄片的角度,‘生日’這一集,我們希望把冒險生育‘到底是母性的偉大,還是生命的賭博’這個話題,交給觀眾進行討論和反思的。
如果有一個女性因為看過這集紀錄片而改變了想法,可以挽回一條生命,我們會很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