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托育機遇不止在一線城市 最近,托育的概念越來越火。 今年兩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
原標題:托育機遇不止在一線城市
最近,托育的概念越來越火。
今年兩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
各大早教中心紛紛開起了托育班;
而紅黃藍也開始轉型,副總裁張帆將紅黃藍定性為0-6歲綜合性早期教育服務提供商,其中包括四大事業版圖:親子早教、幼兒園、托育中心、家庭及素質教育;
政策逐步出臺,上海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地區,陸續誕生了63家通過審核、拿到政府告知書的托育機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已牽頭起草《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代擬稿)》(下稱《意見》),已報送國務院。
此前,學前教育新政發布,幼教資產證劵化的道路被封死,投資界哀鴻遍野。電光教育集團CEO張亮就曾作出預判:“新政對于連鎖托育機構是個最大福音,非常幸運地避開了政策限制。當專注于早幼教的資本被排除在幼教賽道外之后,托育這個賽道就顯得更加突出,將會成為資本的新寵。”
早教中心,最先爭奪托育蛋糕
托育的概念雖提出不久,但在資本和需求的推動下,托育早教市場上不斷有新玩家進場。其中,最大的玩家便是早教中心。
“事實上,90%的單體親子園、早教中心都是不賺錢的。” 海嘉幼教集團創始人宮照偉表示:“早教中心一般分為直營和加盟,直營則需要在前期進行大量投入,然而在沒有加盟商加入攤薄成本的情況下,往往入不敷出。所以,一些大的早教品牌都是依靠收取加盟費盈利,少量的直營園則作為營銷示范店。”
“在國內,以標準課程早教服務為主的,只有兩家機構是相對知名的,一家是金寶貝,一家是美吉姆,剩下單純提供早教服務的機構,很大部分都需要業務轉型和服務升級。” 某早教連鎖機構負責人向藍鯨教育透露。
作為2007年就在上海創辦的上海本土早教及托育服務機構,凱瑞寶貝總經理莊俊在運營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早教中心存在的諸多困難:“首先現有的早教中心的盈利模式存在問題,這些機構多以課時制為主,而0-3歲的幼兒無法獨立完成課程,所以主打父母陪伴參與的親子課程,上課時間多集中于周六日。這就造成了早教中心的坪效比相對較低。但托育服務與之不同的是可以幫助有效補充解決雙職工家庭的嬰童照料時間分配,解決祖輩隔代帶養,家政保姆專業服務質量等問題,2-3歲嬰童家長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家長,都或多或少面臨著媽媽休完產假回到工作崗位后寶寶無人托管的現狀。所以未來的早教中心托育化將是趨勢”莊俊向記者分析。
“早教中心托育化的結合路子還是可行的。早教與托育同樣面對0-3歲的幼兒群體。其次早教中心可以為托育提供穩定的客源,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除此之外,還可以提高坪效比,減少運營成本。早教中心為了盈利,往往以辦理會員卡的形式獲取預收入從而彌補運營成本,而增加托育服務則可以幫助早教中心提前消課,從而迅速回籠現金,增加行業競爭力。”宮照偉表示。
機遇不止在一線城市
更多的人瞄上了托育這塊蛋糕。
一家呼和浩特市的托育品牌——譯珣托育的創始人王志遠向藍鯨教育表示:“二、三線城市的家長對于優質的教育資源更為渴求,開托育機構這件事兒還是不少寶媽給我們提出的意見。我們甚至有碰到一歲的孩子報了四個早教中心的現象。”
這家機構2017年4月份從月子會所延伸服務至社區0-3歲托育,不到一年時間,已經開了21家門店。而就在當地,平均每個月要開1.5家門店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相比于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各方面成本更低。王志遠向藍鯨教育算了這樣一筆賬,二、三線城市的托育機構在房租成本和運作成本比一線城市便宜近七倍左右。除此之外,一線城市想要聘請一個育嬰老師,至少要8000元左右,而在二、三線城市這個價位足夠聘請到兩、三位育嬰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