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數學不好原來是一種病?上海這一特需門診首開號就被約滿 近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衛生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聯合設立空間與數學學
原標題:數學不好原來是一種病?上海這一特需門診首開號就被約滿
近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衛生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聯合設立“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
10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首次開診,為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感到困難的學生提供服務。這一門診為兒保特需門診,首批開放預約的就診時間為10月8日、10月15日和10月22日,掛號費316元,每天限號8人,三天就診號源已全部約滿。
有一種人,似乎一生下來,數字就和他們過不去

在數學學習中,對幾何題束手無策,感到抽象符號難以理解;
在物理課堂上,對力的方向、物體運動軌跡等內容倍感困惑;
學習化學時,覺得分子結構、反應過程等比天書還“抽象”;
數數只能數到4,分不清7和9哪個更大,永遠記不住自己的電話號碼……
以上這些“癥狀”
你家娃中了幾條?
這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學習障礙——計算障礙,有時被稱為“數盲癥”。研究人員估計,患有計算障礙的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高達7%,這種學習障礙的特點是,患者在處理數字時會遇到嚴重困難,而其他方面的智力完全正常。患計算障礙癥的兒童在數點陣圖中點的數量時,所用時間要比其他兒童長。對于有4個及4個以下點的點陣圖,大多數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個點,但計算障礙癥患者卻需要一個一個地數。
數學不好都可以來看這個門診?
“很好奇這個怎么診斷、怎么治療?”
“有藥吃嗎?吃了藥是不是就能學好數理化?”
“每個人的思維特點不同,各有長短板,難道有短板就要去看醫生嗎?如何界定孩子到底是不是‘病’了?”
……
數學學習障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指出在中國大陸小學生中,數學障礙的總患病率達到了8.97%,不同年級間差異明顯。“設立門診的初衷,我們是希望更精準找到孩子存在學習障礙的原因,幫助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我們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因為神經發育問題導致學習能力不足,那么再怎么‘雞娃’,效果也是有限的。”這一門診的團隊負責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精神衛生專業副主任醫師馬希權說。“該門診的開設有其科學依據。當前,數學障礙的診斷已有標準,大量研究表明,空間能力與學生的數學成績呈正相關,對于數困兒童同樣如此。”
哪些情況屬于數學障礙?
該門診的對象涵蓋數感差(數量大小的估計、符號管理、基本計數困難)、數學記憶困難(檢索數學事件、進行計算,理解、記住規則和公式困難)、推理困難(掌握數學概念,復雜的數學程序、邏輯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涉及幾何、圖形和表格理解困難者。
“空間能力和物理化學學習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比如,視空間能力不僅影響學生對物理、化學問題中空間關系的理解和表征,還影響他們運用這些表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門診團隊成員、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趙冰蕾博士表示,“如果孩子還不到上學年紀,家長根本不需要過早焦慮孩子會在空間認知能力和數學能力方面出現問題。”
該門診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在實際操作中,醫生通過交談、量表評估及行為測試等手段,細致分析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根本。
確診后,團隊會提出一些改善的訓練途徑,包括拼圖游戲在內的視覺空間訓練,利用算盤的視覺和觸覺記憶來增強計算能力,參與障礙賽或定向活動進行身體與空間訓練、虛擬現實游戲化學習等。此外,還可以結合身體活動與空間技能訓練,通過運動來增強兒童的空間意識和認知能力。“一般來說我們干預的時間在3-6個月,我們會觀察下訓練的整體效果,也會在今后臨床中不斷總結治療經驗。”馬希權說。
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也許有一定的存在意義。但是,這種企圖通過“治療”提高小朋友數學成績的家長往往會失望,因為即使有改善,也是微乎其微的。面對這些學習障礙的孩子,直接的批評和指責可能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應對這些問題時,必須具備更高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不妨多花時間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與困難,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