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2025年國考,棄考人數超過了40萬人!原因很現實, 2025年國考已經于2024年12月1日下午落下帷幕,此次全國公務員招錄考試備受矚目。然而,在考試過
原標題:2025年國考,棄考人數超過了40萬人!原因很現實,
2025年“國考”已經于2024年12月1日下午落下帷幕,此次全國公務員招錄考試備受矚目。然而,在考試過后,部分考生爆料考場中缺考人數較多,“棄考”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而且棄考的人數眾多,從開考之前,棄考的人數就已經非常明確,近40萬人。此外,在考試過程中,有的考生上午不去考,有的考生上午雖然考了,但是下午選擇了棄考。有的考生,一整天都沒有參加,這一現象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原因呢?
一、錄取率低導致信心不足

錄取率低是國考棄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考,卻面臨著極低的錄取概率,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國考的錄取率不僅受到報考人數的影響,還與崗位設置、考試難度等因素密切相關。一些崗位由于專業限制、工作經驗要求等原因,報考人數相對較少,但競爭依然激烈。而對于那些沒有專業限制的崗位,報考人數往往會爆棚,使得錄取率進一步降低。
以一位考生小王為例,他報考了一個沒有專業限制的崗位,原本以為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機會。但在備考過程中,他發現這個崗位的報考人數竟然高達數千人,而錄取人數只有一個。面對如此低的錄取率,小王感到自己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信心逐漸被消磨。在考試前幾天,小王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最終決定放棄考試。

二、對鄉鎮崗位的發展前景擔憂
部分公務員崗位需要到鄉鎮工作,這也是一些考生棄考的原因之一。在一些考生看來,鄉鎮工作環境相對艱苦,發展前景有限。
鄉鎮工作往往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工作任務繁重、晉升空間相對較小等。對于一些追求更好發展平臺和職業前景的考生來說,鄉鎮崗位可能并不是他們的理想選擇。
然而,這種觀點其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鄉鎮工作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也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發展機會。首先,鄉鎮工作能夠讓公務員直接接觸基層群眾,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其次,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鄉鎮地區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公務員在鄉鎮工作中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
例如,一位考生小張原本報考了一個鄉鎮崗位,但在了解了鄉鎮工作的情況后,擔心自己在鄉鎮沒有發展前景,于是選擇了棄考。而另一位考生小趙則選擇了堅持參加考試,并成功考上了鄉鎮崗位。在工作中,小趙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為當地百姓辦實事、解難題。經過幾年的努力,小趙不僅獲得了群眾的認可,還得到了晉升的機會。

三、專業限制影響報考選擇
大學專業的限制也是導致國考棄考人數多的一個因素。很多崗位對專業有明確的要求,這使得一些考生無法報考自己心儀的崗位。
在國考中,不同崗位的專業要求各不相同。一些熱門專業,如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對應的崗位較多,考生的選擇也相對較多。而對于一些冷門專業的考生來說,他們可能只能報考那些沒有專業限制的崗位,這就導致了競爭的加劇。此外,一些考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與公務員崗位的要求不匹配,即使他們對公務員職業充滿向往,也無法報考。
比如,一位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小吳,在國考中發現幾乎沒有適合自己專業的崗位。他只能報考那些沒有專業限制的崗位,但這些崗位的競爭非常激烈。在備考過程中,小吳感到自己的專業優勢無法發揮,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最終,小吳選擇了放棄考試,轉而尋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

四、其他就業選擇的影響
除了以上原因外,已經有自主創業或被銀行等單位錄取也是一些考生棄考的原因。在當今社會,就業渠道越來越多元化,考生們的選擇也更加豐富。
對于一些有創業想法的考生來說,他們可能更傾向于自主創業,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經濟回報。自主創業雖然充滿風險,但也能夠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對于那些已經被銀行等單位錄取的考生來說,他們可能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就業機會,不再需要參加國考。銀行等單位通常也具有較好的福利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對于一些考生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一位考生小鄭在備考國考的同時,也在積極準備自主創業。在考試前,小鄭的創業項目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他認為自主創業更適合自己的發展。于是,小鄭果斷放棄了國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中去。另一位考生小孫在國考報名后,又收到了一家銀行的錄用通知。經過權衡,小孫覺得銀行的工作更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于是選擇了放棄國考。

五、報考人數眾多與競爭壓力巨大
2025 年國考報考人數達到298.6萬人通過初審,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僅有 256.8 萬人,棄考人數達到39.6萬人。再加上考試過程中,中途選擇棄考的,總的棄考人數肯定超過40萬人。具體數據,官方并沒有通報。如此龐大的報考人數,使得競爭壓力呈幾何倍數下降。對于參加了國考的考生而言,是相對有利的。
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公務員職業因其穩定性、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成為眾多求職者眼中的 “香餑餑”。每年都有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在職人員等加入國考大軍,希望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舞臺上脫穎而出。尤其是在經濟不穩定時期,人們對穩定職業的需求更為強烈,公務員自然成為了許多人的首選。

另一方面,報考人數的增多也意味著競爭的加劇。總錄取率約為 65:1,個別崗位甚至達到了 16702:1 的驚人比例。面對如此懸殊的競爭比,很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一些考生可能在復習過程中發現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較大,從而失去信心,最終選擇棄考。
例如,一位報考熱門崗位的考生小李,在備考初期充滿信心,但隨著對崗位競爭情況的了解,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中有很多名校畢業生和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在復習過程中,小李感到自己的進步緩慢,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難以縮小。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小李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在考試當天選擇了放棄。

綜上所述,2025年國考棄考人數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報考人數眾多、錄取率低、對鄉鎮崗位的擔憂、專業限制以及其他就業選擇的影響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部分考生在考試當天選擇了棄考。然而,國考作為選拔國家公務員的重要途徑,對于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考生們在報考前能夠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優化崗位設置、提高考試的公平性和科學性,為更多優秀的人才提供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