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豆包愛學APP官方宣布,正式上線豆包老師,免費、全學科、沉浸式互動。 體驗發現,豆包愛學豆包老師的特色在于:動態板書演示、老師語音輸出,
近日,豆包愛學APP官方宣布,正式上線“豆包老師”,免費、全學科、沉浸式互動。
體驗發現,豆包愛學“豆包老師”的特色在于:動態板書演示、老師語音輸出,過程中會和學生進行語音互動,以及,用戶可以點擊查看老師講解的全部“字幕”。
也就是說,相對于通用大模型,豆包愛學基于豆包多模態大模型研發的“豆包老師”更像模擬學生線下教室的情景,只不過在這個“教室”里,老師是以“聲音”和“圖畫板書”、“知識點提煉”形式出現的,未設置數字人形象。
和教育科技公司推出的拍照講題類產品相比,豆包愛學或許想做一個更加“通用”的、針對小學和中學生的大模型。從介紹來看,除了講解各個科目的題目,也會解答生活百科等。更像一個針對小學、中學生“學習”和“生活”融合場景的豆包老師。
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的核心產品中,海外產品拍照答疑產品Gauth(相關閱讀:《字節Gauth再進化:從拍作業,到拍生活》),坐擁3億全球用戶、近5000萬月活用戶,國內則是豆包愛學。
其中,AI教育團隊,是曾經大力教育團隊保留下來的“火種”。豆包愛學原名河馬愛學,2024年更名為豆包愛學。該APP底層是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上線之初即提供作業批改、拍題答疑、口算批改、作文批改等功能。今年6月份,新增深度講解功能。當下,上線了豆包老師、識萬物等功能,提供更多學習、生活場景的解決方案。
從“豆包老師可以看出,繼大力教育之后,字節在教育AI領域投入的決心未滅。
從呈現形式看,豆包老師目前已經應用了一定的多模態講題能力。

進入該功能后,有兩種問問題的方式:可以拍題目,也可以輸入問題。
邀請小朋友一起體驗,注冊時設定了小學三年級,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自行車車輪會有輻條?”
如果問通用大模型,通常就是給出文字解答。
而豆包愛學的“豆包老師”是先把問題進行了拆解,一是為什么不用實心輪?二是輻條有什么作用。在講解過程中會一邊畫圖,一邊語言講解,還會問小朋友“你理解了嗎”,然后再進行下一步。
這種圖示和互動接近線下課堂的體驗,“動態板書演示”能夠將復雜知識轉化為清晰的圖像與動態畫面。
同樣,問“小鳥站在高壓電線上為什么不會被電”、“磁懸浮列車如何轉彎”、“大禹治水的方法”等小學生會好奇的問題,豆包老師同樣會呈現可視化的板書,給講解增添了一些趣味性以及降低理解門檻。

和通用大模型不同的是,豆包老師并不在講解面上展示全部的文字內容,優先聲音輸出、可視化板書、關鍵知識點提煉。點擊老師的語音條,則可以查看完整的講解“字幕”。這種圖示和互動模擬了線下課堂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