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5歲男孩超強簡歷 秒殺一眾成年人 昨天,一位5歲小朋友的簡歷,讓網友們坐不住了。這份簡歷長達15頁,制作精致,內容豐富。從頭到尾,都在展
原標題:5歲男孩超強簡歷 秒殺一眾成年人
昨天,一位5歲小朋友的簡歷,讓網友們坐不住了。這份簡歷長達15頁,制作精致,內容豐富。從頭到尾,都在展示小朋友的各項優勢。比如,小朋友的父母都畢業于復旦大學,且雙方都是大公司的高管:
從八個方面展示小朋友“獨特的性格”:
不到5歲,就有1500字的識字量,每年閱讀英語書500本,每周能寫3篇英語日記。
無論是主持、鋼琴、街舞、涂鴉,還是足球、游泳、圍棋,小朋友樣樣都精通。
除此之外,幾乎每一天,都有非常嚴格的課程安排。
看完了這個簡歷,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我好像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
第二反應是:“算了,我還是不要小孩了。”
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所有中國人的焦慮。
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同一條起跑線?不存在的有人說,人的一生,是在和同齡人賽跑。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實際上,自孩子出生前很多年,賽跑已經開始。這場比賽,并非起跑線相同的競速,而是從上一輩接棒的接力。
據2017年數據,北京西城重點小學學區房,均價突破了17萬/㎡。這意味著,一套房子,就能將許多家庭,擋在重點學校的門檻之外。這種差距,完全取決于父母。
幼升小“入學之戰”,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爭。
有網友說的很直白:更重要的,是通過孩子來面試父母。
從劃片入學,到筆試面試,到班級分配。層層過濾,層層門檻。門檻不僅設給孩子。更是為了在階級上篩選父母,繼而篩選孩子。
前一陣在國內大熱的印度神作,就叫《起跑線》。影片中的教育分層,引起了中國父母強烈共鳴。
為了把獨生女兒皮雅,送入最好的小學,這對爸媽用盡了手段:
全家塞進早培班。
賣掉房子,搬入學區房。
凌晨帶著鋪蓋,學校門口排隊等名額。
甚至為了爭政府“配給”貧困生的名額,不惜撒謊演戲裝窮人。
終于,在他們費盡心機后,皮雅頂替了一個貧困生名額,得到了重點小學的入學機會。可是那個被擠掉名額的窮孩子,命運也被改寫。因為抽簽沒抽到自己,所以不能去重點小學。他眼神失落而疑惑,望著父親問到:“爸爸,是因為我們不幸運,對吧?”
孩子的父親掩面而泣。他已經能看到孩子的未來:普通小學、普通中學,畢業之后不再上大學。然后和他一樣,在貧民區摸爬滾打,一生不會邁出這片棚戶區。絕望、痛心、無奈、無助。
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只有被命運擺布的份。
這就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富家孩子從“重點”開始,人生邁入正軌,一步一階穩固上行。貧民窟的孩子,交由普通學校散養,復制父母的人生。
他們比你有錢,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一位在國家博物館工作的講解員,向網友們講述了他的經歷。
一次,他為北京某重點小學,講課外歷史。他向這些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問題:“小朋友們,北宋之后是哪個朝代?”他本想引導孩子們回答南宋,進而引出岳飛抗金的故事。結果有孩子回答:“偽楚。”
當時他聽到這個答案都呆住了。偽楚。這是當時女真人在北宋后,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因為時間太短,且不合法,多數史書會略過。除非是剖過這段歷史,否則不可能知道它。
當時他就腦門子冒汗,強掩笑容地問:“啊,那你說說為什么是偽楚呢?”孩子回答說:“因為張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趙構登基是在五月。”聽罷此言,他徹底心服口服。
這幫五年級孩子,給他留下了極度深刻的印象。眼界、表達、知識儲備,已經可以碾壓一大批同齡人,甚至能夠碾壓“高齡”人。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出身富家的X二代,不過是“紈绔子弟”的代名詞。媒體也特別喜歡盯著X二代曝黑料:“深夜飆車出車禍”、“留學生活似度假”、“聚眾吸毒過生日”...
事實當真如此嗎?
年初,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靠著智商刷屏社交網絡。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100位名校學霸同臺競技。這位95年的富二代,接連斬獲第一。
什么?作為富二代,居然不是靠錢刷屏?說好的紈绔子弟呢??
他的父親是資產數百億的何鴻燊,從小教導他的話是:“讀書要用功,財富不會永遠跟隨你,讀書永遠受惠。”
他也非常努力地讀書。在17歲那年,同時被劍橋、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錄取……
讀大學時,常在圖書館做功課到凌晨三四點。
成績也超棒。
他用三年的時間,讀完了四年的課程,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的金融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