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樸新入場2年后,調整市場策略,從強銷售到強教研 換戰術:調整市場策略,從強銷售到強教研 環球教育過去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培生入場
原標題:樸新入場2年后,調整市場策略,從“強銷售”到“強教研”
換戰術:調整市場策略,從“強銷售”到“強教研”
“環球教育過去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培生入場前,環球教育是‘強市場’;第二個階段是培生入場后,變成了‘強銷售’,更加關注資源管理和轉化率。但是,對于后端的教學教研并沒有系統抓。所以,在整個鏈條上,要提高教學教研的比重。”賴寒提到。

那從“強銷售”改為“強教研”,具體應該怎樣做?
首先,校長直接參與推動教學教研。
校長就是校區管理的“第一人”。制度上,環球教育要求校長參與到一線教學教研當中來。校長和一線管理者進入課堂,聽課、打分。暑假高峰期前,賴寒自己每周都會參與北京學校的教研活動,每周例會上,各地的校長也會談自己參加教研會的感受。
其次,增加學管師的服務內容。
2019年,賴寒改變了考核標準,將過去以NPS為核心的考核,改為了對出分率和提分率進行考核,量化教學效果。
之前的改革,環球教育已經將NPS(凈推薦率)從7點幾提升到了9.6、9.7,甚至有的學校能達到9.9。達到這個指標,意味著過程已經沒有了很大區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結果。因此,環球教育又推出了出分率和提分率,也就是學生在這里學習后達到理想分數以及提升分數的比率,作為結果量化。
“剛開始,不要提出分率,甚至收分率都很低,公司很難將學生的分數統計收上來,但是現在發揮學管師的作用,我們不僅提高了收分率,還提供了包括建立微信群、作業監督、打卡等一系列的服務,已經做到了服務流程化。”賴寒說。
“過去,環球教育以前端咨詢銷售為主,現在以強教研為導向之后,也必須要把后面兩個環節抓起來。”
后端產品優化的同時,前端則改變“開源”策略。
在獲客上,環球教育改變了以前“線上為主”的打法,調整為“線上線下平均分配,線下營銷主導權重歸學校”。
事實上,環球教育“攻線上”的打法曾在市場上占據先機。
2014、2015年左右,當時的百度關鍵詞費用還沒有太高,環球教育將百度關鍵詞作為了獲客的關鍵陣地,這個階段抓住了一批性價比高的線上資源。培生入場管理后,市場策略做了兩個調整:更加集中于在線獲客,同時將整個環球的市場部收歸集團統一管理。
因此,環球教育集團市場部規模一度達到60多人。但是將地面營銷主導權收歸中央,使得學校喪失了一線的決策權,無法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快速做出響應。在最高點時,環球教育線上的投放比例超過70%。
隨后幾年,百度關鍵詞價格水漲船高,在線投放成本居高不下,而被砍掉的線下流量渠道有很難一下子恢復。這就嚴重影響了環球教育的獲客效率,導致市場成本高居不下。
所以,樸新入場后在市場端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復過去的線下渠道,將線下的主導權重新回歸一線學校。
在賴寒看來,線上線下是相輔相成、相互反哺的。比如,在線下開了校園宣講會,大家知道了這個品牌,就會去網上搜索這個關鍵詞,這樣也在提升這個關鍵詞的權重。所以,可以先從線下流量多的地方去“刷屏”,然后在線上進行收口。
截止目前,環球教育的線上線下獲客達到了相對平均的狀態。同時,賴寒提到,未來新媒體也是一個獲客的重要方式,目前占比已經達到10%。
在留學語培行業,存量市場每年只有6%的增速,但環球教育在這兩年“治病”的過程中,保持在了20%的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