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我們的孩子將會在學校里接受什么樣的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近些年一個超熱詞。 尤其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原標題:“我們的孩子將會在學校里接受什么樣的‘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近些年一個超熱詞。
尤其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里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要求之后,人工智能教育又成為新的一個熱點詞。

它直接面向中國2億中小學學生,有人表示完全支持:未來必將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時代,孩子們應該對此有接觸和感知;也有人對此深表擔憂:中小學階段學生基礎知識弱,開始學習這么高難度綜合學科能行嗎?
這些問題其實都在指向一個核問題: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以及真正適合孩子們的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或者更深一個現實層面上:
正好,上海電教館即將推出了******套人工智能讀本(小初高中版),帶著好奇與問題,問采訪了讀本的副主編,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
問:(對你們來說),這件事情是怎么發生的?
張治:這件事情是我們團隊集體探討的成果,當時的華東師大黨委副書記任友群教授帶領我們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做了非常嚴謹和創新的頂層設計,很多參與的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張志筠老師都貢獻了他們的智慧,我今天代表這個團隊談談這件事情的起因。
之所以要開展這項工作,一方面是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到要在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問題,這個文件之后很多教育界的同仁都在想,該如何在中小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呢?
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肯定會帶來社會各方面的深刻革命,那在這場革命面前,我們中國該怎么辦?人工智能教育應該在哪個層面展開?雖然目前大學里也紛紛開出了人工智能專業。但是這個專業到了大學再開,其實已經晚了。因為這批人不是“童子功”,到了大學,再對思維方式的引導等等都已經有點晚了,所以中小學當中開展人工智能的教育是勢在必行,這是大的背景。
第二方面就是,我們也看到市面目前也有些專家學者和公司推出了相關教材,看完之后覺得有一些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教材,或者是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也沒有那么準確,當然也可能對于教育的理解沒有那么深刻,所以我覺得我們搞教育信息化的、像電教館這樣的單位有這個使命,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推進一代人信息素養的提升。
問:人工智能其實還是一個宏大且專業的領域,那你們在編這套教材時的立足點思考是什么?
張治: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思考了很久:到底把什么樣的人工智能教育帶給中小學?我覺得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說:
******個層次,是作為內容在教,要思考人工智能是什么?會帶來什么?怎么實現?能夠給我們這個未來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第二個層次,是作為工具在用,要思考人工智能夠真正給我們帶來的改變,從課堂、教學到管理,但是這兩種作用,教育流程以及教育模式都沒有發生本質改變,只不過是在原來的基礎之上促進了效率的提升,或者是解放了人的部分勞動。
所以我們進一步思考,第三個層次,是人工智能應該嵌入原來的教育系統。嵌進去之后會深度的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以及工作方式,能促進流程再造,對于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評、怎么管等系列問題的一種重新架構。
所以核心就是,我們未來的教育是要架構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和技術之上。這個時代我覺得需要開始探索了,能夠嵌入思維方式,不僅包括從老師做起,還是從孩子這一代就開始做起,所以這三個不同的層次,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會深刻地改變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那我們的教育教學怎么改變呢?其實就是第三個階段才是最根本的,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要在幼小的學生時代引導學生把人工智能背景作為一種思維方式。
任友群教授非常強調書對中國青少年價值觀的引領,他對所選的技術素材、應用案例和書中涉及的人物都仔細審查,確保這是一套符合中國教育價值導向的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