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挑錯不是挑刺,一字之師關乎嚴謹治學 8月6日,有網友發帖指出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兩處表述存在語句問題,引發關注。北京大學回應稱將接受
原標題:挑錯不是挑刺,“一字之師”關乎嚴謹治學
8月6日,有網友發帖指出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兩處表述存在語句問題,引發關注。北京大學回應稱將接受網友建議并反饋相關部門,后續將研究改進。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三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兩處表述并非嚴重語病,但存在不夠簡潔通順的問題。
讀者及專家的意見頗為中肯,比如,第一句“錄取你入專業學習”,讀起來頗為拗口,相比而言,“錄取你為某專業學生”的表述更簡潔,更順口。網友所稱的另一處表述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當然算不上什么語病錯誤,只能說在用法上有些瑕疵,但給讀者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大學是教育的主體,在語言使用上應該更規范更嚴謹。其實,曬在網上的各個時期各個年代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雖然各有特色,但都體現了簡潔明了這一特點。不用生僻的字詞,不用復雜的句式,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把該說的信息說全即可。公文追求的是通俗易懂,讓大家讀明白是最重要的,不必追求別出心裁,也不一定要顯得與眾不同。
網友給北大上的這一“課”,也體現出學校管理上的不夠細致。對于這種用法上的高下之分,只要認真去讀一讀,其中的差別并不難體會,這就有必要追問一下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制作程序了。照理,這樣一份重要通知需要層層把關,不能出一絲紕漏,那為什么這么多環節都沒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嚴謹的治學態度應該貫穿在教學和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北大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沒有理由發出一份用法上有瑕疵的錄取通知書。
大學也是文脈所在。每年大學畢業典禮上,各位校長的致辭,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每每能引動學子們心潮澎湃,引來社會的認同與喝彩。文字將所有人的心串聯在一起,這是對大學之風的景仰,更是對知識、學識的景仰。
跟校長致辭一樣,大學錄取通知書對社會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公文,它是學生接觸大學的第一印象,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標志。很多學校花了大量的心思設計錄取通知書。這些設計精美,構思新巧的錄取通知書給學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體現出對新生的歡迎和尊重。既然如此,大學就更應該對通知書字斟句酌,這同樣也是對同學、對教育的一種尊重。
這幾年錄取通知上寫錯字的事屢屢發生。比如,宜賓學院2024級專升本新生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上,“錄取”竟被印成了“尋取”;有高校將“報到”誤作“報道”;有高校甚至出現了“9月6月”的荒誕表述。
錄取通知書頻頻出錯的背后既是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出了問題,也是對中文學習的認知出現了問題。最近幾年,文科理科優劣之爭甚囂塵上,其實,到底學文還是學理,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需求大,高等教育自然得緊緊跟上,如果需求量少,大學適當減少招生人數也是完全正常的事。但是不管學文還是學理,所有的大學都應該開展好中文的通識教育,將其滲透進大學學習的各個階段。提高師生整體素養,才不至于鬧出那么多的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