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大:日常實踐中體驗“思政”的潤物細無聲
摘要: 原標題:東北師大:日常實踐中體驗思政的潤物細無聲 如果在東北師范大學上思政課,你可能會被分組派到食堂宣講社會主義價值觀,或是在思政類選修課
原標題:東北師大:日常實踐中體驗“思政”的潤物細無聲
如果在東北師范大學上思政課,你可能會被分組派到食堂宣講社會主義價值觀,或是在思政類選修課上討論時下最熱門的社會現象,也可能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感受和體會思政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東北師大的學生有個共識:思政課是活潑的、形式多種多樣的,不是聽枯燥理論,不入腦也不入心。
“要讓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每個角落。”東北師大黨委書記楊曉慧說,學校立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總體思路,構筑了學科思政、課程思政、文化思政、網絡思政和日常思政 “五位一體”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多種類型思政課任你選
在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5門,但這些課程有一些內容是交叉重疊的。近兩年,東北師大在國內率先研究了專題式教學,把5門思政課程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設計了45個專題。“這樣使教學從原來的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轉向注重專題教育的針對性。”東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部部長龐立生介紹。
此外,東北師大還開設了一些思政類選修課。龐立生開設過“我們時代的精神生活”新生研討的選修課,課程不是去講知識,而是結合大學生日常關心的精神生活現象進行分析研討。東北師大文學院2017級本科生馬赫選修過這門課。一次課上,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成員或是一封家書談起,進而再探討家庭、家族、家鄉,最后上升至家國天下的情懷。馬赫覺得,這讓愛國教育不再停留于口號與文字,而是和每個人的生活聯系起來。
東北師大的思政課教師上課前還有個慣例:和學生一起備課、辯課。“這樣可以將學生視角融入到課堂中,準確地切中他們的思想困惑,讓思政課有的放矢。”馬克思主義學部黨委書記孟憲生說,教師也不會迎合學生,而是引導他們,把黨和國家的期待與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
課程講座化,必修類和選修類都有,多種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受到了學生喜愛。
用文化元素讓“思政”更親切
互動性不強、融入度不深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面臨的難題。近年來,東北師大嘗試通過文化融入來破解,讓“思政”更親切。
東北師大對相關文化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有論壇報告、表演和推薦書籍等多種形式。在“爾雅東師—傳統文化論壇”上,吉林省京劇院副院長裴詠杰與其他幾位戲曲演員一起,以現場邊講解邊表演的形式,獻上了“國粹生香——談京劇表演的藝術魅力”的精彩報告。報告過程中穿插了《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著名京劇選段的表演。唱念做打和優美的唱腔,讓在場師生耳目一新。
為了調動各學院在“文化思政”上的積極性,學校實行了學院文化試點建設和招標式管理模式,讓各學院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舉辦文化活動。文學院曾把中外經典名著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搬上舞臺;歷史文化學院的“百部經典閱讀工程”則開展了《論語》《老子》等名篇背誦活動;體育學院創立了八極拳、太極拳、舞龍舞獅等具有武術文化的特色俱樂部。
日常實踐中體驗“思政”的潤物細無聲
“思政教育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理論,在生活中浸潤體會,在實踐中堅守。”東北師范大學宣傳部部長嚴蔚剛說,學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覆蓋到校園文化建設、網絡空間和日常實踐當中。
去年,文學院大一新生陳陽如愿成為厚普公益學校的一名志愿教師。中學時期,他曾在厚普公益學校接受了5年的義務輔導。
厚普公益學校是東北師范大學的學生組織,專門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提供義務輔導,這也是學校思政教育的實踐平臺。“厚普公益學校”創辦的20多年里,已經為長春市67所中小學近3500名農民工和貧困家庭子女進行過公益輔導,1000多名免費師范生先后作為志愿教師參與到厚普公益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
此外,東北師大的紅燭志愿者協會、“紅色體驗”教育實踐活動等在社會上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學校依托這些載體,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多年的培養和教育,東北師大畢業生“信念堅實、知識扎實、為人踏實、作風樸實”的“四實”品格,受到了各大招聘企業和單位的認可和青睞。“東北師大將繼續扎根中國大地,培養大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說。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