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片場 | 用十二年記錄少年時代的生活碎片
摘要: 芥末堆 東瓜 10月3日手記 今年國慶,堆里的作業是寫影評。這不是我的專業領域,在選電影時我就感到糾結,第一次把自己的喜好分享到文章上,作為一個
芥末堆 東瓜 10月3日手記
今年國慶,堆里的作業是寫影評。這不是我的專業領域,在選電影時我就感到糾結,第一次把自己的喜好分享到文章上,作為一個經常要考慮大眾需求而寫文章的人不免感到害羞。那么,如果要我推薦,我會推薦什么呢?
那就是這一部用十二年拍攝的電影《少年時代》了。
別誤會,這并不是一部紀錄片,它是有劇本的,只是制作方十分有心地將跨時十二年的熒屏時間復刻到了生活里。這部用時十二年拍攝的“青春片”也用了同一批主演,電影圍繞主角Mason,記錄了他從6歲到18歲的少年時代以及他的親人們的生活變遷。巧合的是,在電影中飾演Mason父親的演員伊桑·霍克也在《少年時代》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另一部以同主創跨長時間線為名的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后》、《愛在午夜降臨時》三部曲中參演。

(《愛在黎明破曉前》1995)
如果說《愛在》系列講述的是愛情,那么《少年時代》則用了近三個小時的時間討論了人生與成長這一命題。在這樣的電影中,故事成了配角,電影宛如一場人生實驗,故事的主角才是真正的主角,電影更像一場滲入場景的大討論,從孩提時代的困難與成長,到父母婚姻、政治、性以及生命的意義感等話題都被影片一一展現,不說教也不矯情。
尊重生命的不同表達
因為故事并不是主線,時間才是,所以每個人都可能在這部片子中看到不同的東西,相同的,影片里每一個個體也都是獨特的立體的人,盡可能地傾聽和表達尊重也是我在里面感受到的第一個暗示。這件事在影片的第一幕就有所體現。
影片最開始是母親去接6歲的男主角放學,在車上,媽媽與兒子開始了一段這樣的對話。
1、本文是復制于文章,轉載需到底部關于我們內容合作了解詳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通過頂部導航尋求報道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通過頂部導航尋求報道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