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山西:將成人高校逐步改制為高職院校 芥末堆文 近期,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原標題:山西:將成人高校逐步改制為高職院校
芥末堆文 近期,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要建立起適應山西轉型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培育地方特色勞務品牌100個以上,努力打造技能培訓、職業能力評價、證書發放、輸出就業“一條龍”服務新模式。

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推動近10所普通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變
《規劃》指出,要完善從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學段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中高職“3+2”、五年一貫制、專升本、高職與本科貫通培養。推動職業本科學校建設,推動10所左右普通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變,推進職業教育各類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要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提升縣級職教中心社會服務能力,建成面向縣域各類學習群體,兼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義務教育學生職業啟蒙、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社區教育等綜合功能的辦學實體,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相互融通。
在高職院校建設上,要重組重構高等職業院校布局結構,減少學校數量,提高辦學質量。通過政府主導、財政支持、資產置換、行業企業參與等途徑,推進同一區域高職院校實質性合并,將全省高職院校數量逐步減少到每100萬人1所左右。
同時,對連續3年辦學規模在3000人以下、連續5年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院校,并入辦學實力較強的院校,或限期整改,整改效果較差的啟動退出機制。將成人高校逐步改制為高職院校,或實質性并入高職院校。支持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設置為高職院校,可保留技師學院名稱和功能。
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推行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
《規劃》強調,要構建院校、企業、社會培訓評價組織“三位一體”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圍繞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為企業提供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服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培養培訓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帶頭人。圍繞文化旅游、藥茶、康養、養老、嬰幼兒照護等新興產業,組織開展針對性骨干培訓。
要支持企業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生產經營需要,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突出高技能人才以及產業緊缺人才培訓和安全技能提升培訓。推動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全面開展培訓、取證工作,主動面向企業、社會開展訂單式、項目制等各類急需的技能人才培訓,重點開展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此外,還要激勵各類社會培訓、評價機構積極參與重點群體普惠制培訓、評價工作。鼓勵組織個體工商戶用工、民辦非企業單位用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
政策體系建設方面,要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標準,支持職業學校建立彈性學制,廣泛開展職工培訓、轉崗培訓、創業培訓等培訓。要完善指導監督體系,用好管好專賬資金和就業補助資金,加強資金整合力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在信息管理體系上,要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強化職業培訓實名制管理,繼續拓展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覆蓋面,實現個人培訓、就業、取證、增收信息、職業技能提升專賬資金使用監管全覆蓋。
此外,要在全省全面推行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對有培訓愿望、需求的勞動者,按照勞動者培訓意愿對應的培訓工種、等級分層次全部發放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實現“發券-培訓-持證-兌現”閉環管理。要整合現有建檔立卡、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的業務流程,實現聯動業務的辦理流程一體化,為“一點登記,全域辦理”的一體化經辦新模式提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