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優惠政策頻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舞臺,也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空間。 今年5月,國務院辦
原標題:優惠政策頻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舞臺,也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空間。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拓寬基層就業空間。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力量多方聯動。

教育部指導各地各高校統籌推進,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加大政策力度、深化就業育人、強化培養使用、優化服務保障,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加大政策力度,拓展就業空間
中央基層項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以來,教育部會同人社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共同做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項目招錄工作。
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高校畢業生3.4萬名;“特崗計劃”全國招聘6.7萬名;“西部計劃”招募3.67萬人。重點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地區傾斜,更好服務鄉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治理等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各地各高校加大政策挖潛力度,為畢業生拓展就業空間。寧夏實施城鄉社區、學前教師、鄉村醫生、司法輔助等基層服務專項計劃,共招聘2000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三支一扶”計劃由3000個增加到4100個;“西部計劃”由380個增加到640個。
重慶市明確結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需要,開發基層勞動社保、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文化科技、法官檢察官助理等就業崗位2100個左右;穩定實施“選調生”“三支一扶”“特崗計劃”“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規模4000個左右。
四川省設立6500個疫情社區排查防控社工崗,招募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
西南大學與學校所在地重慶市北碚區協同打造“千人千崗助力鄉村振興就業見習暨大學生留碚創業專項行動”,以就業見習為紐帶,助力鄉村振興,開源拓崗促進畢業生就業。
深化就業育人,激發報國熱情
教育部面向2022屆畢業生推出《基層就業、成就夢想》《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等“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42期,累計觀看人次達1.2億。
在“就業促進周”期間,組織推動各地和高校開展基層主題宣傳4824場。組織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月活動,發布普通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政策公告,宣講基層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扎根基層、拼搏奉獻。
近五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本部畢業生赴西部就業2303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加強與各級地方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增加定向選調名額,拓寬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2022屆已落實去向畢業生中,到西部、基層就業的有400余人。
近年來,湖南農業大學選拔農學、園藝、蔬菜、植物保護、動物醫學、農業管理等相關領域畢業生赴西部開展志愿服務占比達85%。
強化培養使用,助力成長成才
6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通知,要求繼續實施“三支一扶”人員能力提升專項計劃,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培訓8000人次,其中鄉村振興主題培訓5000人次。要求各地認真落實專項培訓計劃,健全全服務周期的培訓制度,強化崗位鍛煉,為“三支一扶”人員鍛煉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需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崗前能力培訓。2022年,河南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共招募了20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為期兩年的鄉村教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致力于基層人才的本土化培養,揚州大學持續開展卓越鄉村醫生、卓越鄉村教師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近五年,3100余名定向鄉村教師、定向鄉村醫生畢業生返回基層。2010年以來,先后與常熟等地開展“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本科生聯合培養,每年有近400名畢業生回到家鄉建功立業。
優化服務保障,推動聚才興業
下得去、干得好,還要留得住。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推出優惠政策,指導各地各高校健全、優化服務保障,為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激發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的熱情。
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落實特崗教師待遇保障,強調各地要確保特崗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保證三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崗教師及時入編并落實工作崗位。
對高校畢業生在城鄉社區服務領域創業的,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相關提供社區服務的機構給予必要的場地支持。
海南省對招聘為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和艱苦邊遠地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提前轉正定級,薪級工資適當高定,其中在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鄉鎮的高定2級,在艱苦邊遠地區縣市區本級、其他縣市鄉鎮以下的高定1級。
中國人民大學設立“青年校友成長基金”,實施“青年選調生成長成才支持計劃”,通過校領導看望慰問、舉辦“基層青年校友成長論壇”、提供課程培訓等措施,助力基層校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