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中國大學最有錢途的專業,擠滿了卷王 它,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發現真相,不成為烏合之眾。 女同事說 經濟學,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極其接近
原標題:中國大學最有“錢”途的專業,擠滿了卷王
它,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發現真相,不成為烏合之眾。

——女同事說
經濟學,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極其接近,卻又常常被忽視的學科。
前兩年,雪糕刺客一夜火遍大江南北,其“越貴越香”的定價模式,就是運用了經濟學中的“凡勃倫效應”,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受消費者青睞,愛某仕等高奢品牌動輒百倍的溢價邏輯正源于此。
除此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都與經濟學有關。
比如,為什么“麥門”要發優惠券而不是直接打八折?為什么“一件八折、兩件七折、三件六折”這樣的促銷活動比全場X折更加吸引人?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藏在經濟學中。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既有趣,又有用的學科。
01
學經濟,哪有不瘋的?
經濟(Economy)一詞起源于希臘文oikonomia,指對家庭事務的管理,特別是對于家庭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在財富的取得和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勞動及產品的浪費,用最合理的方法管理家庭收支,這就是“經濟”一詞最初的含義。
而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它主要研究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精算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經濟學的基礎課,是數學和統計學類的課程,包括多變量微積分、線性代數、實分析、博弈論、線性回歸、概率論等等。
這些內容看著讓人害怕,但整體的難度并不算大,介于文科數學和工科數學之間。
經濟學的核心課程主要有三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這三門課程也被稱為“經濟學的三大支柱”,會貫穿于經濟學的整個學習生涯。
其中,計量經濟學則與生理生化、物理化學、模電、四六級和科目三等學科并稱為“期末考掛科率最高的課程”。
它的難,從課程介紹上就能感覺出來:
計量經濟學是在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實際觀測的統計數據,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從事經濟關系與經濟活動數量規律的研究,并以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模型為核心的一門經濟學科。
換句話說,這門課的難度就是:數學+統計學+經濟學+計算機。
如果初高中的課程難度是:彎腰撿一支筆,從此再也沒聽懂過。
那計量經濟學的難度就是:上課眨了一下眼睛,從此連PPT都看不懂了。
因此,數學基礎太差的同學,在報考時一定要三思而后“報”。
如果數學不是很好,就要在大一階段好好學習基礎類課程,這樣可以降低一些學習計量經濟學的難度。
來源:小紅書@蝦餃味拌飯
除了三門核心課之外,經濟學還要學習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經濟思想史、國際經濟學、《資本論》選讀、發展經濟學等十余門專業課。
從大三開始,就進行專業分流,根據學校的側重點不同,會劃分出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等方向。
而根據具體方向的不同,后續的專業課也會有所差異。
如果選擇經濟學理論和方法方向,則要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與世界經濟等課程。
在上述課程之外,還要學習生物經濟學、城市經濟學、虛擬經濟學等跨學科課程。
整體而言,經濟學專業本科的課程不算多,只要在大一時期打好基礎,學習的難度就不會太大。
02
就業“萬金油”
由于經濟學所涉及到的內容過于廣泛,所以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依舊偏向于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廣但不精。
與經濟系的其他專業,比如會計、財務、金融等等相比,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規律,屬于社會學科范疇,實用性也不強。
兩種原因疊加,造成了經濟學本科畢業生難以找到十分“對口”工作的境況。
但也正是由于經濟學的內容足夠多,足夠廣,才讓它有了“萬金油”的稱號。
對于經濟學的畢業生來說,銀行可能是最理想的歸宿之一。待遇不錯,工作環境也相對穩定,成長線也十分清晰。
畢業生進入銀行工作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管培生或校招等活動進入,一般的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都會有類似的活動;另一種則是通過考編,進入體制內,比如中央銀行。
這里順便說一下,因為經濟學所涉及到的內容足夠多,因此在考公的選擇上占有一定的優勢。
在近兩年的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經濟類專業招考人數都位列第二,僅次于財會類。
可以報考的崗位包括財政局、稅務局、審計局、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局,以及高校、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相對經濟類的其他專業,經濟學可以選擇的崗位較多。
除了考公和銀行,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也可以選擇進入投行或者券商企業。這種企業雖然薪資普遍較高,但工作壓力和對學歷,以及個人能力的要求也偏高,一般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如果偏向于壓力較小的崗位,則可以進入審計和稅務機構。
前者可以給企業做年審,協助企業辦理上市、融資、并購、分立等業務,后者則主要向企業提供稅務咨詢,為企業編制個人納稅申報表,協助企業進行合理避稅等。
這類工作對學歷沒有強制性要求,主要看個人的工作能力,如果有CPA、CFA 或ACCA證書則更佳。
如果不強求專業對口的話,也可以走傳媒方向,在類似金融時報、21世紀金融報道等媒體機構從事金融記者和財經編輯的工作。
如果想要謀求更高的發展,或進入一些頭部機構,考研則是經濟人必不可少的一環。
經濟學在考研上,可以分為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大方向。
理論經濟學通過論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各個經濟學提供基礎理論,就業主要面向院校和政府部門的研究工作。
應用經濟學則是以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經濟學科。就業主要偏向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分析開發、應用與管理等工作。
雖然可以選擇的方向眾多,但經濟學考研的難度依舊非常之大。
其中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經濟學考研后就業的選項和薪資待遇都會大幅度提升,因此,絕大多數經濟學本科生都會選擇考研深造。
其二,經濟類研究生和金融類研究生一直都是考研的熱門選項,會有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選擇跨考。無形之中,也增加了考研的難度。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隨著經濟學鉆研程度的加深,對數學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的要求也會逐漸增加,如果有考研或者考博的打算,就需要本科階段在數學上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最后,不得不說的是,由于經濟學所涉及到的工作廣而雜,且對經驗有十分高的要求,因此,是否能夠順利入行,以及是否能夠進入業內頂尖大廠,還有一部分原因取決于成長環境所培養出的眼界,以及人脈。
03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經濟學專業,可謂是成也“萬金油”,敗也“萬金油”。
一方面是,專業涉及到的方面眾多,本科畢業可以在很多行業找到對口或類似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本科階段接觸的內容過于淺顯,如果只有本科學歷,能做的也只有銷售及其他基本對專業知識要求不強的工作。
廣而淺,幾乎是大部分“天坑”專業被喊勸退的原因。經濟學,也不能幸免。
另外,經濟學一直是報考的熱門專業,多年來報考人數連年增加,市場需求早已大幅度飽和。在供遠遠大于求時,經濟學就業市場開始陷入內卷,對學歷、證書等的要求逐漸提高,就業門檻隨之上升,可薪資卻沒有太大的浮動。
而科技的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經濟學人的就業壓力。
從幾年前開始,各大銀行就提出了增加科技背景出身員工比例的口號。
所謂的“科技背景出身員工”指的是同時擁有技術開發和金融從業經驗的復合職業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
2019-2021年19家銀行金融科技人才總量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對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這就意味著,單純研究經濟學的畢業生,在很多崗位的競爭力,正在被削弱。
不過好在,各大高校的經濟學專業也在不斷調整,以適應新的社會需求。
比如,清華大學開設的經濟與金融專業。
讓學生既掌握系統的經濟學與金融學理論和分析方法,又具備解決現代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中實際問題的技能。
大大增加了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競爭力。
而數字轉型方面,大連理工大學則做出了表率。
它的經濟學專業是以經濟學為根基,又融合了管理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交叉學科與技術,旨在培養熟悉數字經濟、運用數據分析,在各行業都能夠有發展空間的復合型人才。
時代在發展,高校和學科也在隨之進步。
作為連年報考的熱門學科,經濟學專業或許并不需要人們勸學或者勸退。
但最后的最后,還是想要說一說,我們為什么要學經濟學。
拋開經濟學專業的所有光環不談,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極其嚴謹的科學。
如今社會,各種言論層出不窮。
我們需要一種理性、清醒且邏輯嚴密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發現真相,不成為烏合之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