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學生該如何抉擇?考公還是考研?為何多數人建議考研優先 說到公務員,那可是一個人人做夢都想進的單位,甚至有的人不惜花費十幾二十年的
原標題:大學生該如何抉擇?考公還是考研?為何多數人建議考研優先
說到公務員,那可是一個人人做夢都想進的單位,甚至有的人不惜花費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一心撲在考公務員上,表面看似是內心的那份不甘心,其實根本原因還是這個職位可換來的利益誘惑確實大,公務員福利待遇好,工作又輕松穩定,是一個妥妥的“鐵飯碗”。
然而,今年的公考已經告一段落了,現階段可以選擇報考的崗位并不是那么好,但要是能被錄取,那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相當于是往“成功”又邁進了一步,很多時候既然不能“一蹴而就”,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向前靠何嘗不是一份不斷前進的美好體驗和成就感。

馬上升入大四的學生,也就意味著榮升“畢業年”的身份,有的人開始滿懷期待地迎接秋招的到來,有的人沉浸在接下來的國考和研究生筆試準備,當然,也有的人保持中立的態度,與其說是中立,不如說是猶豫不決,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沒有明確的方向,處于觀望的狀態。
要是在今年以前,一般建議比較有實力的人直接考研,一二本的人考公,之所以這樣建議,那是因為公考都是建立在平等的條件下,不存在學歷上的高低之分,另外一方面,那個時候是純粹看個人實力,要是你把握住了先機,獲得了職位,在工作中具備了能力才是關鍵。
今年開始,國考跟以往的公考形勢相似,據說同期的省考和事業編招考來了個360度的大轉彎,前者要進面至少得達到一百四十分,某些崗一百五十分還未必能進,曾經大多數崗一百四十分就輕輕松松進了,更讓人吃驚的是,今年宿州的事業編兩百六十分都不行。
關于現在省考分數要求高,大部分人覺得是閱卷和試題難易程度的原因,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原因是公考已經被人們推崇到了很高的位置,大家都認為公考是未來就業
最大的保障
,因此,不少名校畢業生為了就業
紛紛參與進來
,那這兩者的競爭哪個實力強是
顯而易見
的。
要是沿著這個思路來
分析
,公考這塊“蛋糕”依然是那么大,但是突然間涌入了一波“牛高馬大”的壯漢,那自然而然
相對弱勢
的一些人就會被“踢出局”,換句話說,就是名額是固定的,可一山比一山高的人才是
源源不斷
的,那必然實力強的人就能“存活”下來。
1.名校生與普本的客觀差距
那新問題就來了,名校生通過降低標準選擇就業,那二本生在這些人面前,終歸是有距離的,本身起點就不一樣,再加上大學學習環境的不同,那突然間被放到同一個環境下競爭,那二本生能夠“上岸”的機會就會降低,從而也出現了普本生的“上岸”率在下降現象。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實力就是那么
不堪一擊
,相對以往,普本生能夠“上岸”是越來越難的,哪怕是相對較低的進面分一百四十分,對于不少人來說已經是
最大的極限
了,但在這種情況下,參與進來的名校生隨隨便便就是一百五六,只是以前這些人沒有
意愿
一起來競爭罷了。
2.對于未來的就業,我們該何去何從?
根據目前的公考形勢來看,毋庸置疑研究生的發展前景是更為可觀的,所以,對于本科的學子,要是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很建議你們去考研,學有所成后,完全不用擔心沒有你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普本相對不熱門的專業,你直接出來就業簡直是苦不堪言。
3.名校生的加入,普通本生還會有“春天”嗎?
要是換作在以前,對于本科畢業生,建議直接報公考,然后拼命刷題,第一回考不過,再繼續復習,接著考,只要全身心投入,辛苦付出一段時間,考過了便是苦盡甘來了,要是不想再繼續考了,那可以選擇考研,可如今,順序要換一下,建議先考慮考研。
研究生就讀期間,一心一意把專業知識學通透,等到研究生畢業了,然后再報考公務員或事業編,這樣對于普本生來說是是能夠與名校生競爭的有效途徑。總而言之,技多不壓身,哪怕最后沒有選擇參加公考,那研究生學歷的就業也相對容易很多。
總結:要想考入公務員或事業編,需要辛苦付出是必然的,不管你是普通本還是名校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形勢,我們都是顯而易見的,當機會出現在你面前,都希望大家可以盡所能去爭取,不管結果怎么樣,至少自己曾經認真的選擇過,為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必將綻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