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保證小學生每日睡眠10小時 中小學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 2024年1月3日,廣州市教育局主動公開《廣州市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行動實施方案
原標題:保證小學生每日睡眠10小時 中小學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
2024年1月3日,廣州市教育局主動公開《廣州市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市教育局官網,《方案》于2020年9月16日印發。

基本形成體育特色“一校一品”教學模式
《方案》規定,到2023年,全市新建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總體上達到國家標準,全市學校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大幅提升。基本實現體育教師配齊配足。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各校基本形成體育特色“一校一品”的教學模式,基本實現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技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及格率≥96%,優良率≥50%,優秀率≥13%。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不少于3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不少于200所,省級校園足球推廣學校達到250所。
全市中小學校校醫配備率達100%,且每校均按要求配備1名衛生健康副校長。各區“健康學校(幼兒園)”創建率達到65%以上。加強學生疾病防控,確保中小學生恒牙齲齒發生率、肥胖發生率、營養不良發生率明顯下降,各學段近視率逐年下降0.5%。
每周安排至少一次體能大課間活動
《方案》要求,完善學校體育課程體系。中小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與健康課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規范開展體育課程,落實體育課程“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進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間體育,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科學安排運動負荷。狠抓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和游泳、田徑、體操等基礎項目教學和訓練,重視實踐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運動技能。
發展學生心肺有氧耐力,各校每周安排至少一次體能大課間活動。每節課要安排8分鐘體能練習,熱身階段要注重肌肉動力性收縮鍛煉,放松階段要注重肌肉靜力性收縮鍛煉,讓每節體育課的運動強度達到發展體質體能的要求。
同時,每節體育課嚴格按照標準設計和組織教學,個人運動密度≥75%、練習密度≥50%。小學體育課學生平均心率125至145次/分鐘、初中體育課學生平均心率達到130至150次/分鐘,高中體育課學生平均心率達到140至160次/分鐘的,切實保證體育課教學質量。
《方案》要求,以課程教學、課外活動及課余訓練等為載體,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切實保證學生每天進行校園體育活動,讓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成為習慣。
對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進行抽查
《方案》要求,完善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完善市、區、校三位一體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體系和管理機制。各區教育局和學校要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每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嚴格要求各校按規定開展體質健康監測并上報數據,做到精準統測、精準分析、精準指導,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每年市和區級教育部門要對轄區內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進行抽查,并進行排名,公布抽查結果。對體質健康監測排名靠后的區、學校進行約談,明確整改事項,督促區、學校進行整改落實,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用好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市教育局建立年度學生體質健康通報制度。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根據體質健康檢測所呈現的問題,研究對策,并形成下一步工作方案。市、區教研部門針對體質測試中的薄弱項目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提升學生成績體質水平。各區教育局要對轄區內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研判,清晰梳理存在問題,制定解決對策。學校要結合學生個人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給予反饋和建議,以此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養成科學鍛煉習慣,促進其體質健康水平提升。
保證中小學生睡眠時間
《方案》規定,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嚴格按照規定的課程計劃,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每周課程和作息時間,學校或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增加授課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測試和考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每天睡眠9小時,高中學生每天睡眠8小時。
每月調整學生座位,嚴格落實教室課桌椅配備符合率標準,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發育變化。
健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按標準配齊心理專兼職教師,每班每兩周至少安排1個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開展教職員工全員培訓。
加強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干預”工作,加強對師生的心理調適與輔導,開展學生心理狀況排查和動態監測,跟蹤重點學生群體并及時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