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重磅!高考數學可能有較大調整 更需不拋棄不放棄 孫麗蓉老師(右)做客名師來了 4月4日晚,中學正高級教師、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數學教師
原標題:重磅!高考數學可能有較大調整 更需“不拋棄不放棄”

孫麗蓉老師(右)做客“名師來了”
4月4日晚,中學正高級教師、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數學教師孫麗蓉,走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名師來了·沖刺高考”系列公益講座直播間,為廣大考生數學沖刺復習支招。孫麗蓉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優秀教師、湖北省高中數學競賽優秀教練員等榮譽稱號。
備考時不應“戰術放棄”
今年,河南、安徽、江西等九省將迎來“3+1+2”考試模式的首屆新高考,今年1月,九省新高考適應性測試舉行,其中數學試卷傳遞了不少新信號。講座中,孫麗蓉基于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孫麗蓉介紹,數學卷試題的數量、分值、聚焦點、難度坡度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如總題量一直為22題,此次減少為19題,除單項選擇題數量和分數不變外(8道40分),多項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數量均由原來的4道減少為3道,解答題數量由原來的6道減少為5道。多項選擇題每道題的分值由原來的5分增加為6分,解答題的總分由原來的70分增加到77分。
與此同時,試題的難度結構進行了調整。“以往的高考試題都是分題型設置壓軸題,即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中分別設置難度較大的試題,力圖發揮每種題型的選拔功能。想得高分,在每種題型中都要付出相對較大的努力,這也使得試卷中的難度坡度有三四個。本次聯考釋放出一個信號,各種題型是一個坡度,像單選題入手容易,多選題降低難度,基本上是在同一條件下進行的推理和計算,同時各選項有一定的銜接和承續,順藤摸瓜更容易得分,中檔題的難度平緩,解答題的前三個題學生都能上手,中等基礎的學生基本都能完成。但在解答題中卻設置兩道分值各高達17分的壓軸題,實現良好區分高分段考生的功能。”她說。
孫麗蓉強調,這意味著數學的考查側重“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以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有信心,但選拔功能也非常突出,讓學生知道,能學好數學也并非易事。
“現在,‘戰術放棄’某些‘難題考點’的備考方針很可能不靈了。因為每一個知識板塊都可能降低難度前置,學生在每個知識板塊都可能得全分。我們在復習時、考試中要有信心都不能輕言放棄,對于壓軸題也應做好前面第一問或第二問,轉化條件盡量去寫,采取該得應得,一分都不能少的策略。”孫麗蓉特別提醒考生注意,平面向量集幾何與代數于一身,其工具性非常突出,可以融合在很多知識板塊中考查,因此,出現在“三角與平面向量、函數與導數等知識的交匯點”“解析幾何與平面向量、函數不等式等知識交匯點”等處的命題的可能性較大。
沖刺階段更需“精耕細作”
高考備考已進入沖刺階段,如何科學“搶分”?孫麗蓉提出了以下建議。
真題重做。選擇近五年全國1、2、3卷整套試卷和適應性考試試卷重做,熟悉命題立意、思路、風格、特點,進一步強化審題、規范解答和作答技巧。
自主復習。沖刺階段,每位考生除了在老師的指導下統一復習外,還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進行自主復習。可以將自己較薄弱的科目或知識點單獨列出,每天分配一定時間進行重點攻克;通過歸納總結提高學習效率,總結各類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提高自己的融會貫通綜合應用能力。
考點突破。根據新高考試卷結構及核心考點,分析近幾年高考真題命題特點逐點精選例題習題,或者重新選編組卷,進行專題學習與研究,并輔之以專題對點練。
錯題清零。每次考練之后學生自行訂正改錯,講評之后進行錯題重做,階段復習后再集中進行一次錯題重組重做,確保錯題清零。
回歸教材。高考試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材為高考命題提供模板和母題通過回歸教材,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基本知識的理解,熟練基本公式的推導,深化基本數學思想的運用。另外,新教材等新增的8個考點需特別關注“三角恒等變換:積化和差,和差化積8組公式”“投影向量”“百分位數”“分層抽樣的平均數和方差”“空間向量計算距離”“圓錐曲線第二定義”“斐波那契數列”“全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
限時訓練。考試最大的遺憾是,要交卷了卻發現會做的題目沒有時間做了。因此,提高解題速度是獲得理想成績的必由之路。要想迅速建立數學模型,轉化成熟悉的數學問題,快速讀題、精準審題是關鍵。擴大閱讀量以拓展知識視野,擴充知識儲備容量,是提升解題速度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從容應對創新題。創新綜合題是新高命題的必然趨勢,各層次能力的學生應從容淡定,見多不怪,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別對待。對于基礎一般的同學應側重基礎題,盡力做中等難度題,對于“難題、怪題”,尋找第一二問的得分點,對第二問第三問從技術上采取有選擇地跳過。高水平考生需加強創新型試題的訓練力度。“一需提速,為后面的解答題留出時間,二需加強思維深度和強度的訓練,提升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解決高難度試題的能力。”孫麗蓉說,“2024年九省聯考考了‘密碼學,數論中的費馬定理’,2023年四省聯考考了‘區塊鏈算法’,2021年八省聯考考了‘立體圖形中的拓撲結構’,這些都聚焦最前沿的研究領域,難度已與競賽題類似。”
真正要做到這些,需要每位考生都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孫麗蓉提醒,關鍵詞是“計劃為王”“攻克薄弱”“歸納總結”“速度與準確”等。“制定復習計劃是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堅定不移落實計劃是成功的保障。”她說,考生應將大目標細化成小目標,如每周完成一個知識模塊的復習,確保每個階段都有所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