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批師范院校,搶辦新工科! 近年來,新生人口減少對教育行業的沖擊,使得師范類高校不管是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上,還是高校自身發展前景方
原標題:大批師范院校,搶辦新工科!
近年來,新生人口減少對教育行業的沖擊,使得師范類高校不管是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上,還是高校自身發展前景方面都面臨著一些挑戰。
高校專業結構優化調整中,在多地提出嚴控教育類專業布點增設、控制教育類專業招生規模的同時,教育部也明確表示將加大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力度。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文科見長的師范類院校加速布局新工科人才培養。

師范院校,猛增工科專業
根據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校名中帶有“師范”的公辦本科院校(以下簡稱“師范院校”)有123所。麥可思研究統計發現,其中近1/4在過去的3年里新增3個及以上工科專業(不包括“二學位”,下同)。
近三年,師范院校新增的178個工科專業中,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專業增設最多,共21個;截至目前,開設這個專業的師范院校已累計達到76所。
其他新增相對較多的工科專業還有新能源材料與器件(8個)、材料科學與工程(6個)、機器人工程(6個)、網絡空間安全(6個)、智能建造(6個)。這些專業普遍具有學科交叉性強、緊跟科技發展前沿、注重實踐與應用,并且與當前社會發展的熱點領域相關的特點,有助于培養新工科人才。
在專業撤銷方面,雖然2024年暫沒有公開發布撤銷名單,但從此前兩年的調整情況仍能看出師范院校專業布局在經歷一輪大調整。
麥可思研究統計發現,2022、2023年師范院校撤銷專業中管理學是大戶,共94個;其后撤銷較多的學科還有工學(74個)、藝術學(66個)。
從具體專業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撤銷數量最多(15個)、其后是信息與計算科學(14個)、公共事業管理(12個)、產品設計(10個)、電子商務(8個)、數字媒體技術(8個)、舞蹈表演(8個)。
堅守教育,
師范院校廣開工科專業是順應社會需求之舉,還是一種“功利主義選擇”?
去年底,媒體報道一批師范院校搶灘興辦醫學教育的新聞評論區中,就曾出現類似質疑的聲音。
其實,首先我們也要看到,師范院校在此次專業調整中,并沒有偏廢其在教育學領域的優勢,近三年新增教育學專業66個,其中近六成聚焦體育教育,比如足球運動(13個)、運動訓練(11個)。教育學類專業大量新增的是科學教育(13個)。
以上這些專業的大批增設響應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彌補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缺口的人才培養需求。
其次,一些師范大學明確提到,學校增設工科專業旨在培養工科+教育的跨學科人才。
比如天津師范大學始終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學校深刻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變革的深遠影響,在2018年成立全國師范院校首個人工智能學院,2020年設置“人工智能(師范)”專業,積極構建順應學科交叉融合趨勢和未來教育形態發展方向的“人工智能+”復合型師資培養模式。
另外,如今很多師范院校都已邁入轉型綜合性大學的新階段。轉型過程中,部分學校已在工科領域引領一流。
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級一流學科,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獲評為A。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學科發展了以水環境過程與效應、水生態過程及效應、環境修復理論及技術、城市生態模擬及調控、濕地生境模擬與調控、環境評價規劃及管理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
東北師范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也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該學科構建了從學術研究到實際應用的“光電”特色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兩度問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鑄就了行業標桿地位。
還有一些從校史發展看師范底蘊深厚的師范院校,正在工學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科睿唯安基本科學指標(簡稱ESI)數據庫2025年5月8日發布最新一期統計數據。貴州師范大學、黃岡師范學院、洛陽師范學院的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標志著各校在工程學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邁上了新的臺階,科研實力再獲國際權威認可。
專業增設別“蹭
不過根據過往的經驗,網友對師范院校辦工科專業是不是盲目開設、教育質量能否保障的擔憂,的確需要警惕。
麥可思研究院主編的《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通過分析2018——2022年五年撤銷本科專業布點情況以及相關專業的特征等,總結了撤銷專業的3個關鍵特征,其中之一就是院校的辦學實力、特色等,不足以支持相關專業開設。
麥可思研究發現,2018——2022年非工科院校撤銷專業中,理工類專業是撤銷大戶,并且五年里撤銷比例整體上呈上升趨勢,2022年達到37.2%。這反映出非工科院校在開設理工類專業時可能面臨一些困難。
受辦學實力、教學水平等限制,一些設置在非對口院校的專業或學科優勢不明顯的專業,就業質量較低。
例如,撤銷數量較多的專業中,非工科院校設置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其2022屆本科畢業生畢業落實率為78.5%,明顯低于工科院校該專業平均(91.3%);非工科院校設置的工業設計、網絡工程專業,其畢業去向落實率也明顯低于工科院校這些專業平均值。
因此研究認為,高校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需結合自身辦學定位、特色與優勢,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并綜合考慮生源、教學和就業質量等多方面因素。
高校若盲目追求熱門,忽略對辦高質量專業的重視,一些專業很容易重蹈 “一窩蜂開設、一窩蜂撤銷” 的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