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6日消息,第十三屆互聯網安全大會(ISC.AI 2025)在北京開幕。360創始人周鴻祎在大會演講中表示: 大模型能力越來越強,但僅有大模型是不夠的。他指出,
8月6日消息,第十三屆互聯網安全大會(ISC.AI 2025)在北京開幕。360創始人周鴻祎在大會演講中表示:
“大模型能力越來越強,但僅有大模型是不夠的。”他指出,過去大模型在企業應用中的兩大痛點——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獨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顯著改善,但后者仍未解決。
“大模型缺少‘手和腳’,不會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發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階段,只能成為玩具,而非生產力工具。”
周鴻祎也強調,“大模型進化到智能體是必然的。”智能體才是解決之道。它能夠理解目標、規劃任務、調用工具、具備記憶,實現從需求到結果的完整交付。其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進行復雜任務規劃的能力。

基于此,他也分享了智能體演進的清晰路徑:
——L1聊天助手,本質上是聊天工具,擅長提建議或提供情感陪伴,屬于“玩具級”智能體,比如GPTs。
——L2低代碼工作流智能體,已經從“玩具”進化為“工具”,但必須由人類來設置流程,AI來執行任務,人再通過操作工具提高生產效率。
——L3推理型智能體,已能實現AI自主規劃完成任務,像是人類制造了一個在某個領域有專業特長的員工。
他們單兵作戰的能力很強,可以看作一位領域專家。但受限于技術框架,面對跨領域復雜問題時,仍會因缺乏協同規劃能力而陷入瓶頸,無法實現多層級思考下的全局優化。
——L4多智能體蜂群:納米AI實現的革命性突破——多個專家智能體可像搭積木一樣靈活“拉群組隊”、多層嵌套、分工協作。其性能表現出色,可連續執行1000步的復雜任務,消耗Token在 500 萬 - 3000 萬,任務成功率高達95.4% 。

在ISC.AI學苑推出的教育IP——“紅衣課堂” 上,周鴻祎以《智能體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路徑》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2025年是智能體元年,智能體成為AI下半場主角。
周鴻祎解讀,相較于通用智能體而言,未來專業Agent更容易落地應用,可以更好地融入業務流程。隨著技術進步,企業之間多智能體協作將越來越普遍,最終會進化為數字員工,構成數字團隊。人類則將成為智能體的規劃者、領導者、監督者,主要負責目標設定和價值觀判斷。
活動最后,為幫助企業跨越AI轉型鴻溝,360集團與ISC.AI學苑還在現場發布了“ISC.AI學苑智能體實訓手冊及智能體課程” 。





















